文-古月

今天在写作的圈子里看到一个观点,特别有意思,就是叫人去抄书,看清楚哦,是抄书,不是抄袭。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新手,并且你感觉自己的文笔不太好,但是又不知道怎提升,那么你就可以去抄一些文笔优美的文章或者书籍,这里水清亦有鱼推荐两个作者,是卢思浩和毕淑敏。
卢思浩是谁,在此之前,我完全没有听说过。特意去网上查了他的资料,这一查询不得了,居然是90后,与我同岁,但人家已经是很牛逼的作家了!2011年出版了《想太多》,那时候我才高三;2013年出版《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2014年出版《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那时候我还在大学里谈情说爱。
这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去年年底,也就是2018年12月28日,卢思浩荣登2018年中国90后作家排行榜第5名。
这真是一个玄幻的时代,我至今不敢幻想自己未来可能会是作家的样子,我最多把自己幻想成会写文字的作者,看清楚,是作者,而不是作家,一字之差,万里鸿沟。他的文笔如何,我还没有看,单纯看这一个个成绩,就觉得文笔不会差。
毕淑敏老师,我并不熟悉,她大量作品中,我只知道一本,叫《温柔就是能够对抗世间所有的坚硬》,但是如今也完全忘记了。只是潜意识里觉得她是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作家。
刚好最近参加了水清亦有鱼的写作小活动,因为他本身是一个很厉害的写作人,所以他推荐的书籍,我觉得有必要尝试一下。
他为什么会教我们这种操作呢?抄书,这不是小学生罚抄学生手册一样吗?其实认真想想,还真不是。
信息海量的如今,动不动就被别的什么吸引住了注意力,哪怕是让你单独看书,你也很有可能囫囵吞枣,力争一目十行。但是优美的文字就是适合慢节奏,一字一句的品味,才能更好的体会字里行间的美。而一个字一个字抄,其实就是一种慢节奏。
我就想到我前一阵子还在学习速读,快速阅读一本书,那种成就感就是十分好,而且有一种同样的一本书,别人读4小时,而我只要2小时的成就感。
现在看来,有些书籍适合慢,适合细微品味。也许在我抄书的过程中,就是在熟悉人家的那种写作调调呢?
我决定从抄卢思浩的这本《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开始,这本书我没有看过,也不知道写的怎么样,是不是很随意?其实看了简介,从简介里的几句话,就决定了我要用电脑好好“抄”它一番。
见了太多糟糕的事情,反倒觉得一切都会好的。有了太多糟糕的情绪,反倒知道怎么应对这些。能接吻就不要说,能拥抱就不要吵架,能行动就不要发呆,能团聚就不要推辞。
好东西不要珍藏,今天能做的事不要等到明天。从现在起,答应自己的事就尽力去做到,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就尽力去抵达。这个世界太危险,时间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只要心里有光,就不用害怕黑夜
抄书活动,嗯,践行1个星期,试试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