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牛城 | 邢云

作者: 邢云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17:41 被阅读0次

    面对同样的景色,心境不同,感受各异。

    生活给予我们的,不只是风霜雪雨。那些很多在常人看来的苦难,到最后都将成为生命的色彩。走过一座山峰,迎来的可能是另一座山峰,但也可能是更加雄奇壮美的景色。

    我很想知道,那个在自我流放两年多的宋小鸿,是怎样攥紧命运的缰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我也想知道,那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面对一种宏大不可言说的艺术世界,是怎样爆发出惊人的体量。

    我更想知道,默默之中,他是怎样用画布上的绘声绘色,来掩盖生活中的无声无息。

    周国平说,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

    或许,宋小鸿就是前者。

    那是一条乡间小道,在冀南平原的庄稼地里,安静地向前延伸。

    绿油油、肥嘟嘟的嫩草长满了整条田埂。

    1984年,他回到了鸡泽县的家中。

    读书,写生,临摹,思考。

    熏习山水,继而情染天地,村郭万物,皆在胸中。对名山大川的直接体验与感受,验证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成气候的古训,使他在研习画作时,多了些理解与意会,在面对现实山水时,有了归纳、概括与表现的能力,也造就了他不断创造的动力。

    他的生活一如往常。

    鸡叫狗汪、蛙声蝉鸣……这些,是他雕刻在心灵的画卷。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天流走。

    1985年,邻县平乡一家罐头厂请他设计一个商标图案。他很快拿出了作品。

    随后,厂方拿着图案去邢台地区印刷厂批制,人家见了好不惊叹,猜说定是省城或者京城大家之作。对方告知作者实乃一乡间画师。领导惜才,便要见见。

    很快,宋小鸿来到了邢台,来到了这个被称之“牛城”的冀南小城。

    就这样,他成了邢台印刷厂的一名画师。

    微寒的暮风徘徊着,烟拢烟散间显露出街道上匆匆行客。

    天,凄凄濛濛,寒流涌动。心,寂寂寥寥,百感来袭。

    我在猜想,初入小城的他,是否惶恐?他对未来一定有所希冀。

    邢台在明清时期叫顺德府,文化家底丰厚。

    闲暇时,宋小鸿就去达活泉公园溜达,那里有一座观星台,观星台前立着一尊铜像:郭守敬。

    他静静地看,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郭守敬铜像出自雕塑大家傅天仇之手,铜像虽静,但展示出来的确实独到的精神性格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一定不知道,10年后的一天,他以笔为刀,耗时半年雕塑出的郭守敬铜像,不仅得到国内顶尖艺术家的好评,还被邢台人民送进京城,将铜像安放在郭守敬治水之地——什刹海畔。

    这,就是后话了。

    按部就班的上班节奏,显然让宋小鸿不甚适应。一年后,他到了另一家民营印刷厂。相对来说,待遇好,时间自由,他说,他几乎天天都想出去,等攒足了钱就再行走天地,且行且歌。

    两年后,他决然辞职。

    他的生命依然跳动浓烈的色彩。他继续自习绘画,但凡得空儿就去北京,看画展。

    那是1989年,看完画展就去景山,期间偶遇一高校老师,谈兴高涨,老师建议他去白云观,找曹信义道长。

    看道家的无为向化,听迷茫世界的造化之音。白云观,钟罄长鸣,道俗杂染,川流不息。

    似是命运安排,他很容易观就见到了曹道长,高髻皂衣,绑腿芒履,岸然道貌,慈眉善目。

    道长推荐他读《道德经》,又荐他一本注解。

    天幽邃,夜深沉。一弯细月,满天繁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多么幽深啊,我将通过它穷尽一切!

    回到邢台,他直面生活。

    绘制瓷砖壁画,自己烧窑。做了一年之后,他到老八一路上租了一间门店,开画廊。

    碳黑色的铅笔,晕开的笔迹,消失的,沉默的,随风的,莹绕的,所梦的,多面的……旋律还在回荡。

    1993年,他“接”了个大活儿。

    达活泉公园要建一个彩绘长廊,他十分珍惜这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欣然竞标。

    宋小鸿找了邢台学院美术系的几个学生做助手,花鸟、人物、故事……大大小小,他三天三夜没合眼,一口气画了上千副!

    建设方负责人过来查看,很是满意。宋小鸿跟人家握着手就已昏昏欲睡。旁人说,小宋连续画了三天三夜。负责人惊讶万分,叮嘱他赶紧回去睡觉,醒来之后,咱们就签合同!

    ……

    渴望尘世的命运之路花开两旁,开画廊的七年时间,宋小鸿把世界名画临了个遍。他画的速度快,水准高,渐渐地,在牛城有了些许名气。

    传说,人是用女娲泥土塑成,完其人型。五官相貌、高矮胖瘦,人型既定。但每个生命独善其身,悲喜共生,灵魂不一。

    让我们把思绪回到前面,他常去达活泉公园,不为休闲散心,只为驻足观星台前的郭守敬铜像。

    一次又一次,他惊呆地站立在塑像前,仔细感受塑像的神韵,他似乎抚摸和感悟到艺术精灵的魅力和非凡的文化精神。

    古希腊雕像《维纳斯》,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戴维》,罗丹雕塑的《思想者》、《老妪》,亨利·摩尔创造的《断体》、《王与后》等等……

    他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他摸索着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雕像。

    “以我为模型,”宋小鸿说,在此之前,他对雕刻艺术一无所知,不过做出来后,很多看了都说他做得像,夸他无师自通。

    他购买了很多苦涩的专业书籍,自学解剖学、透视学等相关知识,潜心揣摩大师作品。为了内心里的那个雕塑梦,一直在不懈努力。

    迷惘过、胆怯过、轻狂过、失败过……

    但在命运的叩门中,仍见红日勃发、青枝吐翠。

    不拘于社会习俗,躲进小楼成一统,沉浸艺术做痴梦,而这,正是他开启雕塑人生,使生命开花、结果的日光投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走牛城 | 邢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ur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