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看过的影视剧、读过的书,如时间之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最终让我们成为不同他人的存在。
一、幼年闻道重声名
小的时候,一台电视在我们孩子眼前打开了新的天地,让我们领略到现实生活中见不到的风景。我家的电视是二姨从淄博特意捎过来的,小而精致,与别家的不同。
那时候武侠剧正盛行一时,《射雕英雄传》、《霍元甲》……这些耳熟能详的影视剧让孩子们在眼花缭乱的打斗中领悟英雄侠义、家国情怀。
在我生命中留下印记最深的电视剧是《三国演义》,该剧在央视一台播出时我正上小学二年级。“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洪基老师浑厚深沉的嗓音唱尽了世事变迁的沧桑,开播时天气已经转冷,我和弟弟躺在被窝里耐心地等着这首歌响起,然后爬出被窝,心情随着剧情推进波荡起伏。
恨曹操狡诈无义,惜诸葛壮志未酬,敬桃园结义气盖世,叹白帝托孤意戚戚。因为之前就听到三国的很多故事,所以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并没有觉得有理解障碍。
《三国演义》让我懂得了名声的重要,一个人来到世上应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刻提醒自己要像刘备那样因自己仁义的声名引得百姓千里追随,不能如曹操那般生为汉贼留下千古骂名。诸葛亮也是榜样,即便“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也因自己的呕心沥血,在史书中写下“我来过,我奋斗过,我不在乎结局”。“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生而为人当流芳百世。
因为《三国演义》,很小我便知道人生苍凉,总有些事情是求而不得,但一个人必须行得正坐得端,清清白白做人。
这一点也和爷爷告诉我们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相契合,爷爷很重视人的名声,他教育我们得珍惜自己的名声,如果被人戳脊梁骨,那么再有钱有势,做人也是失败的。
二、少年观影重情义
等到渐渐长大,读的书渐渐增多,对电视剧质量要求也相应提升。不过观影口味没多大变化,武侠剧仍是我的大爱。
比如《小李飞刀》(焦恩俊版),看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该剧开头十分俗套,英雄于百人围困中孤身救美,远没有小说千里冰雪入寒关脱俗。不过,随着剧情推进,电视剧还是展现出精彩的一面,原创角色“惊鸿仙子”杨艳冷艳不可方物,李寻欢一方为家国大义不惜以身赴险,让人感动。剧末大战,杨艳眼里只有恋人安危,被王爷暗算,香消玉殒于李寻欢怀中,让人感慨于爱情的无私伟大。
《笑傲江湖》(吕颂贤版)则演出了人性的复杂,“君子剑”岳不群眼热于权力不惜构陷徒弟、牺牲女儿,相反被正派视为邪门歪道的魔教中人却重情重义。多次被人诬陷、受人排挤的令狐冲没有自暴自弃,始终心怀正义,在风雨飘摇中心存善义。
《吕布与貂蝉》(后改名《蝶舞天涯》)以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开端,生性率真的吕布不懂人心难测,注定会被牺牲的貂蝉不甘命运摆布,两人不顾世俗眼光相思相爱,最终双双殒命、化为比翼。与《三国演义》的宏大相比,该剧另辟蹊跷,重点描述大的历史背景下渺小个体对爱情的执着与求不得的遗憾。之后在《无极》中饱受诟病的馒头情节,在本剧率先出现。
三、青年看剧重体悟
成年以后,看的影视剧更为驳杂。既喜欢看《复仇者联盟》《蝙蝠侠前传2:暗夜骑士》这样的娱乐片,也对《路边野餐》《月光男孩》这类的文艺片心怀喜爱。
此时的我更注重的是从影视剧中体悟不同的人生。
好的电影会有强烈的代入感,让人对片中角色的所见所闻感同身受。比如《金刚狼3:殊死一战》,本来只想攥钱购入“逐日号”带查尔斯(X教授)逃离的罗根(金刚狼)最终难忍心中情义出手救助劳拉(X-23)。影片通过很多细节阐明了罗根抉择的挣扎,与小混混打斗后的遍体伤痕让观众明白罗根已非昔日战无不胜的金刚狼,此时的他自顾不暇,所以才有开始时的不愿多管闲事。
正因为前面诸多细节的层层铺垫,等看到查尔斯临死前说出的那声“逐日号”,观众会深刻体会到查尔斯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即便如此他明知救助劳拉后会让自己百死一生仍说服罗根“下水”,查尔斯的死会让观众瞬间“泪崩”。
我喜欢看这类电影,至于题材已经不那么重要。
《青蛇》开篇,两蛇初入俗世,浮光溢彩。法海见蛇妖救人,开始对自己执于人妖殊途产生怀疑。不懂人间情为何物的青蛇,一心想和自己姐姐一样能得到真爱。诱法海、惑许仙,与白蛇反目。最终,白蛇产子、化妖为人,法海收水、悔悟已晚,青蛇离去、始悟情爱。
《恐怖游轮》,女主陷入无限循环,当她在游轮船尾看到同一人尸横遍地之时,观众和她都已然明白之前她已经努力过多次,结局还是回到原点。绝望,不是来自死亡威胁,而是来自无论怎么挣扎都改变不了的现实。更令人绝望的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女主角还要无望地继续下去。
好的电影给人体现不同人生的欢愉,电影神作则让人身陷片中,仿佛经历了片中人物一样的经历,从而影响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让我们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