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又起来晚了——差点没出门,但是已经周二啦!不管多晚,先穿鞋出小区再说。
完全计划外的,今天跑了长风公园。意外地是,竟然看到了老字号“鸿瑞兴”的金字招牌在公园的最主要通道边上熠熠生辉。
这太意外啦,无数次在长风公园跑步,无数次看到过这只巨大的茶壶雕塑,怎么就没注意这是一家上海老字号的店铺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006702/d41da60e56f7e042.jpg)
18年前,读书、居住3年的地方离这里不过几百米之遥,离长风公园枣阳路出口不过一路之隔,最多50米吧。住了三年的19号宿舍就在河西食堂边上,那时,学校的枣阳路出口畅通无阻。
进公园需要2元门票,但是3年间,除了刚入学时,几位师兄带着在公园里划过一次船,竟然再也没来过。那么一个硕大的、美好的存在,仿佛在我的生活里从来不存在一样。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半径其实短得惊人!读书那会儿,因为闲不住,又是带家教,又是多次在外租房,又是喜欢旅行,喜欢看戏看话剧,我的生活半径在同学当中应该算是较为宽广的。后来,在这座城市又继续到处奔走,在很多区县很多地方居住过,我越来越意识到,读书那些年,就是处在“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状态中。除了校园,我对这座城市近乎一无所知,涉足的领域无非食堂教室图书馆和枣阳路上林立的小饭店和不远处的华联商厦。
尽管我不愿意承认,但两脚丈量过的地方,说明我对陌生的地方依旧缺乏好奇心;狭窄的圈子同样说明,我对与陌生人的沟通交流也缺乏好奇心。
这样的问题,18年后还存在。生活半径虽然扩大了很多很多,但是和它能够达到的距离差距还很大。限制我的,无非是自己的认识和恐惧。大多数时候,我们寻找的就是一种稳妥的、封闭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样才有可能——安全——虚幻的安全感。
可是,不走过,不经历过,怎么知道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人生可能是什么样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