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故事047
周惠王五年,陈宣公怀疑公子御寇想要谋反,就把他杀了。公子完,字敬仲,是陈厉公的儿子,和御寇关系很要好,因害怕受到株连,出逃到齐国。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的官职,掌管百工营造等事宜。
有一天,桓公到敬仲家里喝酒,喝得很畅快。天色已晚,桓公便要点燃烛火,想一醉方休。
敬仲推辞说:“我对招待您这件事做了占卜,只占卜到白天吉利,没有占卜到晚上是否吉利,所以不敢继续点燃烛火跟您喝酒。”
桓公说:“敬仲真是讲究礼仪之人啊!”赞叹了他一番后回去了。桓公认为敬仲是贤德之人,把田这个地方赐给他做封地,敬仲成为田氏的先祖。
这一年,鲁庄公为了谋划婚姻大事,在自己的防地与齐国大夫高傒做了会面。再说鲁夫人文姜,自从齐襄公死后,哀痛万分,日夜思念,于是得了咳嗽不止的病。宫中侍者请来了莒国的医师给她把脉诊治。文姜独守空房已久,难耐寂寞,便将莒医留下来吃饭,与他私通。后来莒医回国,文姜对外声称需要继续就医,到莒国去了两次,每次都住在莒医的家中。文姜年纪渐老,越发淫荡,虽然莒医又推荐他人代替,但这些人都赶不上齐襄公,文姜始终觉得遗憾。
周惠王四年秋七月,文姜的病情日益加重,终于死在鲁国太庙之外的庙里。临终前,文姜对庄公说:“齐襄公的女儿现在已经长到十八岁了。你应当赶快把她娶回来做夫人,以掌管六宫。千万不要拘泥于丧礼时不能娶亲的规矩,让我在九泉之下日夜牵挂,难以安心。”又叮嘱说:“齐国正在谋求称霸诸侯的大业,你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要破坏齐鲁两国世代友好关系。”说完才与世长辞。
庄公按照礼仪给母亲下葬,遵从她的遗嘱,打算当年就结婚。大夫曹刿说:“鲁夫人停棺待葬,丧礼尚未结束,不能着急。请您守孝三年之后再迎娶。”
庄公说:“这是母亲让我这样做的。母亲刚死时办婚礼确实操之过急,但等到三年守孝完成又太迟了,我就酌情选一个居中的时间吧。”便在一年之后,又与高傒做了商量,以襄公在世时订好的两国婚约为准,请求亲自到齐国送聘礼求婚。齐桓公因为鲁国的丧事还没有结束,要求推迟婚礼事宜。一直到了周惠王七年,双方才商定把婚期设在这一年的秋天。此时,鲁庄公在位已二十四载,年龄三十七岁了。
鲁庄公想要取悦齐女,凡事极尽奢侈。又想到父亲鲁桓公死于齐国,现在自己却娶了齐女,内心惴惴不安,于是重新修建了鲁桓公之庙,将堂屋前的柱子都漆成红色,把椽子全部雕刻上花纹,以此告慰先父亡灵。大夫御孙认为这些装饰不合礼仪,直言劝阻,但鲁庄公根本不听。
夏天,鲁庄公安排车马,带上礼物,亲自去齐国迎亲。到了秋八月,姜氏到了鲁国,被立为国君夫人,称为哀姜。大夫们携妻子,向她行拜见国君夫人之礼,使用的全都是玉帛等物品。

御孙私下感慨地说:“男子面见尊长,必手执礼物以表尊敬。地位高的持玉帛,地位低的持飞鸟家禽,以手执之物来表明宾客的身份地位。女子面见尊长,为表示真心诚意,手执之物只不过是榛子、栗子、枣子、干肉而已。现在居然男女没有区别了。男女有别,是关系国家安危存亡的大节,现在被夫人破坏了,鲁国能不亡吗?”
自从姜氏嫁到鲁国后,齐、鲁之间的关系愈加亲密稳固。齐桓公又和鲁庄公联合起来,先后攻打徐国、戎国,徐、戎都对齐国俯首称臣。郑文公看到齐国势力越来越强大,怕他们攻打郑国,就主动派使臣去请求加盟。
改编自《东周列国志》《左传》等,原创作品,持续推出,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