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082117/c240c350934560c9.png)
本章继续学习论语的“为政篇”。
在上章学习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孔子每个人生阶段的界定,他一路都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们无需跟孔子的人生阶段一模一样,但一定要懂得给自己的人生规划,知道自己的目标,所要走的路。
我们可以在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就相当了不起了。
除了对人生阶段的规划,孔子在论语中经常能提到的就是君子的概念。
君子,普遍的界定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在论语中的主要是以小人的对立面为君子,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等……
但小人也不是贬义词,我们每个人都是存在于小人与君子之间,只是看培养的是哪个。小人可以说是一种本能,本能就是动物的行为,而我们要成为有完整的人格,就需要培养君子的行为。
先不说能不能成为君子,但可以先学习君子的行为作风,来看看孔子如何教导学生成为君子。
子曰:“君子不器。”
意思是说,君子是不能像器具那样,只有一种用途,要学会变通,要有几个方面的特长。
这里告诉我们,如果变成一个器物,就会变得特别脆弱,作为一个人,人是可以全方位发展的人,可以同时做几件事情,拥有几个手艺。
社会是不断变化前进的,世界是无常的,如果只懂得做一件事,只会一个手艺,那么就可能随时被公司淘汰,被社会淘汰。
这样就不是君子所为,作为一个君子要好学为上,不断精进。
子贡来问孔子怎么做一个君子。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来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应该先行动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做到后再把它说出来。
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先把想说的先去实践到,然后再把他说出来。
按照孔子的逻辑,这句话或许只是针对子贡个人的,或者是像子贡这样性格的人。
要明白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他会根据个人的性格不同,来教导对方的行为作风,这也是他要体现的君子作风,也就是“君子不器”。
本身子贡就是善于表达爱思考的人。对于直来直去的,孔子会告诉他,得先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再考虑做不做。
所以最好的解释“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针对个人的行为。
但如果是现代社会,有时候不得不先说来,给大众参考,团队商量等。
和适当的人谈论自己的梦想,讨论问题,还可以碰撞出很多不同的想法来。
说不定还会因此遇到“慧眼识珠”的贵人,获得实现梦想的资源,更快实现梦想。
在现在来说,沟通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只要说了就要去做到,总体的理念就还是一致的。
孔子又说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特性。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意思是说,君子团结众人却不与人勾结,品格卑劣的人则是互相勾结。
这句话重点的就是这个“周”,可以理解为周全、完整、团结的意思。
用这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来综合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段的意思是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君子有自己的独到讲解。
而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这句说道:“君子周而不比”,意思就是有独立,完整的品德修养,有相互的独立想法,但不会勾结他人,不把自己的想法附和到别人身上,可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而团结在一起。
而这句“小人比而不周”就属于拉帮结派,强硬的把大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捆绑在一起,但内心却不和谐的,只是表面强行的附和他人的看法,一起达到什么目标。这些都是小人的行为。
因此,孔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首先不是一个固定的人格体系,懂得多方面的知识,然后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独立的人格,又能接纳周围人的行为思想,但不做拉帮结派的事情。这些都是君子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