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董晋,山西永济人,唐朝中期名臣。官至宣武军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陇西郡开国公。死后获赠太傅,谥号“恭惠”。
韩愈美赞:天眷唐邦,锡之元臣。肫肫元臣,其德孔硕。不谄不笑,不威不赫。不求其盈,不致其敌。爰立作相,讦谟实勤。出若无辞,畴德之闻。帝念东土,公其来抚。乃守洛都,乃藩浚郊。乃去厥疾,乃施厥膏。不知其劳,鳏寡以饶。维昔浚郊,厥乱维旧。有狡有狂,其群孔丑。公其来矣,为民父母。父诲其义,母仁其愚。既变既从,孰云其初。自迩徂远,混然一区。公来自中,天子所倚。公今不归,谁佐天子。公既来止,东人以完。公既殁矣,人谁与安。浊流浑浑,有辟其郛。阗道让呼,公来之初。今公之归,公在丧车。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董晋的仕途里,这位后来的窝囊人,非但不窝囊,相反很勇敢。
他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并在唐玄宗晚期中了明经科进士,眼看就是盛唐年间太平官员的舒服人生,却突然一声晴天霹雳: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场突然暴乱,旋风般席卷歌舞升平的大唐,长安洛阳都丢了,太上皇唐玄宗跑四川躲了,新皇帝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却也只是个零散人马的草台班子。可就在唐肃宗带着这点可怜人马,刚刚移师彭原,只见董晋风尘仆仆赶来,勇敢的站在唐肃宗面前,请求为国效力。
从此以后,这位危难时来投奔的臣子,先在唐肃宗身边做翰林,后来还派到地方上做判官,全是吃苦受累的活,却办的井井有条。而且脾气谦和,人缘很好。
窝囊还是勇敢,真心不能看表面,好些看上去窝囊的人与事,其实正在做着慷慨担当的使命。这样的人物,无论哪个年代,一样值得敬重!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一、出使回纥,不辱使命
在大唐安史之乱以后,出使回纥,就成了个十足苦差事。大唐国力衰退,实在亲戚回纥,也就变得粗声大气,动辄就朝唐朝狮子大开口,可大唐内外交困,最怕回纥闹事,唐代宗年间,两家又要联姻,派谁护送唐朝公主过去?满朝文武都在躲,有为躲这事在家装病的,正使李涵万般无奈。这时董晋的态度很老实,毫不犹豫站出来:我去!
于是,董晋担任使团副手,跟随正使李涵护送公主来到回纥。果然刚到就被回纥人傲慢挑衅,遭到回纥贵族一顿骂,吓得李涵哆哆嗦嗦不敢说话。却是董晋画风突变,傲然站出来,指着回纥贵族的鼻子破口大骂。一番唇枪舌战,待到董晋酣畅淋漓骂完,更意想不到的场面是,原先骄横的回纥官员们,立刻都乖了,竟是突然变了样,恭恭敬敬的向大唐使团行礼,然后以高规格隆重热情接待,出使任务,圆满完成。
老实人发火的新闻,一度在大唐朝野传开,连唐代宗都啧啧称奇,可董晋却老实巴交回答:
“我这哪是傻大胆,出使前我就详细了解、分析研究了他们情况,咱困难回纥也困难,表看回纥人面上凶,心里头怂的很,给他们个胆子也不敢翻脸。”
如此表现,看上去十分傻大胆,其实还是董晋算盘打的精。回纥表面猖狂,其实也是经济困难的时候。精准把住对手的脉搏,一击中的,风格果敢,一鸣惊人。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二、四镇之乱,游说怀光
如果说出使回纥,还只是给大唐撑撑场面,那么唐德宗建中四年的“奉天之难”上,老实人董晋,却是结结实实救了大唐命。
这时的大唐,安史之乱虽说熬过去了,但国家大事还是一锅粥,特别是各路藩镇画地为牢,唐王朝简直就成了空架子。
如此糟心局面,正是需要勇敢人的时候,于是勇敢的董晋,之后多年里,亮眼时刻一直多。
特别是接下来唐德宗登基,连番赶上藩镇叛乱,军阀朱泚作乱,长安都叫军阀朱泚给夺了,唐德宗仓皇逃到乾县,另一军阀李怀光也蠢蠢欲动想杀来。危急时刻,当时还是华州刺史的董晋,就像青年时投奔唐肃宗一样,这次以六十岁高龄,快速来到唐德宗身边扛锅:皇上别怕,有我。
接下来,董晋几乎单枪匹马来到李怀光军营。他来到李怀光大营,面对杀气腾腾的骄兵悍将,指着李怀光鼻子一顿骂,先讲君臣大义,再谈现实困难,造反你就是遗臭万年,而且就算反成了,也是朱泚当皇帝,你落不到一点好。这种遗臭万年加不落好的事你能干?如此尖刻言语,气得李怀光的部将们刀都拔出来,恨不得立刻剁了这倔老头。一番谈情怀加摆事实,竟又捏住了李怀光的脉,竟当场把这位凶悍军将说得鼻涕眼泪一把。于是,高调造反的李怀光,被董晋一顿骂后,低调的按兵不动。他按兵不动,大唐就争取了黄金平叛时间,有惊无险平定叛乱。险些跌入深渊的大唐,就是这样被董晋扛住,生生拽回来。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三、元琇受陷,挺身辨解
四镇之乱后,唐德宗返回京师,董晋迁任左金吾卫大将军、尚书左丞,当时韩滉执政,威权显赫,韩滉仗势陷害右丞元琇,虽朝臣都认为元琇冤枉,但慑于韩滉权势敢怒而不敢言。董晋挺身为元琇极力辩解,颇为朝臣历称道。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四、高风亮节,忍辱负重
这几番表现后,有勇有谋的董晋也就平步青云,唐德宗返回长安后,就升了尚书左丞,到六十六岁那年,更是官居宰相。这位长期勇敢的能臣,终于成了大唐权力场上的重量级人物。但紧接着,他竟变窝囊了。
生活中的董晋是个很谦和的人,这时官至宰相,谦和的风格依然不变,但谦和的却越发过分。
怎么怂?那时论唐德宗最宠信的宰相,屡立大功的董晋还真排不上,相反得说窦参。这位窦参在唐德宗前会来事,同僚面前更颐指气使。
可董晋呢?明明是朝堂里数一数二的重臣,却在窦参面前唯唯诺诺,平日的国家大事,窦参说什么是什么,他半句不敢反驳,天天受累不说,还尽被人笑。
非但不反抗,相反十分配合,每次和窦参打交道,都是恭恭敬敬。遇到棘手的事务,工作出了问题,明明是窦参糟的坑,窦参更是轻松甩锅给他,责任全扣董晋头上,他却是老老实实扛着,毫无怨言,认认真真填坑。
如此情况,不是某天某件事,而是董晋宰相生涯里,每时每刻都如此。这番做派,也叫董晋出了名,好些朝野上的青年官员们,更是相当看不起,坊间流传的董晋的窝囊笑话,更能找出一筐。照好些唐朝人笔记的说法,窦参有时候训董晋,比训自家儿子还给力。天天受累不说,还尽被人笑。
这样的窝囊日子,一直憋屈过了三年,窝囊宰相董晋的名声,在长安都有了名,连唐德宗都知道了。一次窦参又轻松拿董晋当枪,让董晋在唐德宗面前保举他家侄儿,没想到这次唐德宗突然发了飙:是窦参叫你这样的吧?一听这话,窝囊的董晋登时一个激灵,然后瞬间大变脸,不用唐德宗怎么追问,背书似的把窦参做过的丑事全说了个遍。十天之后,窦参下课。
但只要参考下董晋怒怼回纥的场面,还有独闯李怀光军营的勇敢,就知道这位老实人,哪有这么怂?可此时的大唐王朝,就像条汪洋上的破船,西北西南和吐蕃死磕,北边回纥也趁火打劫,这还都是外伤,内患更严重,藩镇各个有兵有钱,动不动就造个反,唐朝中央都成了摆设,都是糟烂事。
这么多糟烂事,如果还想着跟窦参死掐,那大唐就等着惹祸吧。于是董晋摁下头来,平日不争不抢,只求能获得支持做事,扛着怂人的帽子,六年来里里外外忙活,好似一栋风雨飘摇的破房子般的大唐,在他泥瓦匠般的修补下,总算挺住了。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五、平息恭乱,抚御兵将
弄倒了这么大一个权臣,董晋的窝囊帽子该摘了?形象更窝囊,大家说起他,除了说他窝囊,还说他见风使舵,弄的董晋本人也好大压力,窦参卷铺盖走人后,就天天上表求辞职,弄的唐德宗也烦了:辞什么职?不干宰相也行,你去当东都防御使吧。
这个工作调动,真可算是把窝囊的董晋,往火坑里推。董晋这次调动,还加了个兼职:宣武军营田使。这个宣武军,是当时军阀李万荣的地盘,李万荣那时正病危,趁乱接管兵权的邓惟恭蠢蠢欲动,眼看就是要造反的节奏。过去接管军队,能不能逃命都是问题。
董晋受命后,仅带随从十几个人,直赴郑州。汴州(宣武军首府)方面并未派人出迎,董晋的部下和郑州官吏都很害怕,都劝他说:“汴州节度府的都虞侯邓惟恭是应该来迎接的。他不仅没有来,还乘着李万荣病重,攫取了兵权。如今节度使到了这里,他还不来迎接你,他的想法已经很明白了。恐怕咱们得暂时回避一下,以便等待时机。”董晋说:“我奉命做节度使,只能按时到任,怎么可以逗留不前?”大家都担心他有危险,唯独董晋自己恬然自处。到了离汴州几十里的地方,邓惟恭才来迎接。董晋看到邓惟恭连马都没下,记在心里。到了节度衙门,仍然让邓惟恭主持军务。邓惟恭只知道董晋是朝廷派来做节度使的,但摸不清他会怎样做。
邓惟恭本以为他自己应当接替李万荣做节度使,故意不派人接董晋,企图让他害怕,希望董晋不敢到汴州来,没有想到董晋会来得这样神速。董晋这么快地来了,临近了汴州,邓惟恭只好去迎接,但心里怀着鬼胎。董晋以邓惟恭傲慢无礼,图谋不轨的罪名,把邓惟恭发配到岭南。
董晋再次证明了,做宰相窝囊,那是为了多干工作。否则和窦参掐起来,朝政谁来管?这下离了长安,立刻如鱼得水,“掐脉”功夫再次施展,利用邓惟恭惊惧不定的心理,只带十来个随从出其不意来到宣武军,干脆利落抓住了兵权。将这个意图作乱的军头逮捕。一场大乱,就此平息。
这是一生勇敢的“窝囊老头”董晋,给大唐立的又一功,但是,也是最后一功。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董晋接管宣武军长达六年,这个大唐心腹地带的藩镇,一直太平无事,但他的建康,却已到了尽头,偏在这时,唐德宗来添乱了。唐德宗眼里的董晋,还是窝囊印象,特别是董晋在宣武军实行宽容安抚政策,更叫唐德宗不舒服:这群差点造我反的人你还要安抚?太窝囊了吧!
于是,嫌董晋太怂的唐德宗,果断调来了陆长源和孟叔度两个号称手腕强硬的能臣。但他却忘了一件事:对叛乱分子强硬没错,可大唐此时有本钱吗?
董晋性格宽厚,待人谦和。每次行事,大多按照旧例办理,使军心逐渐安定。陆长源为人严苛,请求按照自己的意思处理。董晋总是在开始答应,待到陆长源拟好方案后,又扣下不用。董晋委任节度判官孟叔度管理钱粮,此人为人轻浮,不尊重士卒,遭到众人记恨。幸亏董晋一直和稀泥,总算没出事。可这位勇敢的董晋,撑得了一切,却撑不过命。
贞元十五年(799)3月13日,七十六岁的董晋病故军中,唐德宗十分悲痛,给予辍朝三日哀悼的待遇,可董晋生前两位强硬的副手,却是彻底反弹了,董晋尸骨未寒,这二人就开始算账,大肆压榨宣武军士兵,不到十天就激起了叛乱。董晋生前硬生生推后六年的叛乱,到底是来了。好在董晋生前打了好底子,虽然孟叔度和陆长源被杀,但兵乱总算被快速平定,苦苦支撑的大唐,再度扛过了一难。
【德才兼备、高风亮节、真心英雄——中唐儒相董晋】大丈夫能屈能伸。在每个黑暗年代里,总有沉默的人,屈伸在其中,哪怕忍受冷眼嘲笑,却以钢铁身躯,苦苦支撑住家国。如此大丈夫,正如董晋,也正如许许多多不同时代,为了大业忍辱负重的人物,他们与浴血奋战的英雄一样,值得好好敬重!
丁俊贵
2019年12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