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是所非,故明了易见,然切不可因其易而存疏忽之心也。”这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一句箴言。
其大意在于:是与非的问题,是明确而显见的,但却不能有疏忽之心。这似乎没有什么特别思想之处,又似乎说与不说没有什么两样。
我以为,言辞平常中,往往蕴含着非同寻常。又或,在意其,则非常道;不在意其,则不能识见其中真义。若以哲学思维观之并慎思之,则是有大智慧的,这就是:易中有难,难中有易。
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确在“明了易见”。然而,对于“是非”何以真知灼见暂且不论,一旦心中疏忽之,则完全有可能是“是非不明”,更甚或“是非颠倒”。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况是不乏其例的。
尤其是“疏忽之心”,更是值得做一番别样探究的。当是非显见,并需要主持正义,予以明确确证时,却躲闪其词,或避而不言,此种“疏忽之心”,不是让人困惑以至憎恶吗?
进一步追问,“是”都是事实求是吗?都是客观规律立场上的主张与坚持吗?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是旗帜鲜明地正义立场而没有个人私心私利之存在?
客观事物在物理学上往往并不复杂,但在心理学上却复杂万千,不正是因为“人心”之“疏忽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