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
凡当途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固其所自进也。官爵贵重,朋党又众,而一国为之讼。
简单翻译下:当涂重臣对于君王来说,很少不被信任的,而且又与君王亲昵熟悉。善于迎合君王的心意,投合君王的好恶,本来就是他们使得到进升的手段。他们高官厚禄,党羽众多,全国上下都为他们歌功颂德。
则法术之士欲干上者,非有所信爱之亲、习故之泽也,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
简单翻译下: 而那些智法之士,若要想求取君王,不但没有受信任的喜爱、亲昵熟悉的恩惠,而且又要用法治的主张,来纠正君王邪恶的念头,这就与君王的意愿背道而驰了。
处势卑贱,无党孤特。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以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争,其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
简单翻译下:结果智法之士处于低下贫贱的地位,没有党羽,势单力薄,孤立无援。若以疏远的人去与君王亲近宠信的人相争,按常理是不能取胜的;若以新来的外人与亲近的熟人相争,按常理是不能取胜的;若以违反君王的旨意与迎合君王的心意相争,按常理是不能取胜的;若以地位低下的人与地位高贵的人相争,按常理是不能取胜的;若以法治人的一张嘴与操纵全国人的掌权人相争,按常理是不能取胜的。
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之势,以岁数而又不得见;当途之人乘五胜之资,而旦暮独说于前。故法术之士奚道得进,而人主奚时得悟乎?
简单翻译下:智法之士处于以上五种不能取胜的情势中,又因年资较浅长年得不到君王的接见;当涂重臣凭借上述五种有利条件,而且早晚可向君王进说。所以智法之士从哪里能得到提拔,而君王又到什么时候才能够醒悟呢?
故资必不胜而势不两存,法术之士焉得不危?其可以罪过诬者,以公法而诛之;其不可被以罪过者,以私剑而穷之。
简单翻译下:因此在条件上,智法之士不可能取胜;在情势上,智法之士与当涂重臣又势不两立,智法之士怎能不危险呢?对他们可以用罪名来诬陷的,就用国法来杀害他;对不能强加罪名的人,就私自派遣刺客来杀害他。
是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戮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朋党比周弊主、言曲以便私者,必信于重人矣。
简单翻译下:这样一来智法之士成了违反君王心意的人,即使不死于官吏的刑杀,也必定死在私家刺客的刀下。那些结成党羽,相互勾结来蒙蔽君王,那些歪曲事实来使私门得利的人,就一定会被大权在握的重臣信任。
故其可以功伐借者,以官爵贵之;其不可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是以弊主上而趋于私门者,不显于官爵,必重于外权矣。
简单翻译下:他们可以用功劳为借口的,要求君主用官爵来赏赐他们;不能用好名声作为借口的,就以诸侯的颂扬使他们声价增高。因此蒙蔽君王而投靠私门的人,不是在官爵方面显贵起来,就是必然被诸侯的势力重用。
今人主不合参验而行诛,不待见功而爵禄,故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而进其说?奸邪之臣安肯乘利而退其身?故主上愈卑,私门益尊。
简单翻译下:如今君王不进行实际考察就执行诛杀,不看到功绩就赐予爵禄。那么智法之士怎么能冒着死亡的危险来进说他们的主张?奸邪之臣又怎么肯据有利益时而自动引退呢?所以君王的威望越来越低,奸邪忠诚的地位却越来越显贵。
【谈心得】
韩非在论述了智法之士和当涂重臣的对立之后,专门分析了当涂能独揽大权的原因:“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当涂者受到君主的信任与宠爱,同时相互亲近与熟悉;而且“若夫即主心,同乎好恶”,还能迎合君主的心,与君主同好恶。
而“非有所信爱之亲,习故之泽也,又将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是与人主相反也”,智法之士既没有信爱之亲,也没有亲近之泽,还用法术之言矫正君主的邪辟之心,与君主的心意是相反的。
想想看,和君主不算亲近,还整天违背君主的心意,说君主这样不对那不行的人,怎么能得到君主的信任与宠爱呢?相反,当涂重臣明白君主习性,总是干迎合君主心意的事,又与君主同好恶,怎么会不受君主的信爱呢?
正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在各种影视剧中,看到各种忠臣良将,屡屡受到奸臣的排挤与陷害,而君主却对奸臣各种信任与宠爱,无视忠臣良将的苦口婆心。韩非的这一论断无数次的被展现出来,令人唏嘘不已!
韩非接着有详细地从五个方面,一一评估了智法之士和当涂重臣之争,最后得出结论“法术之士操五不胜之势,以发数而又不得见”,智法之士因为这五不胜的劣势,数年也不能和君主相见,君主更不知何时能够醒悟。
这种争斗是非常危险的,简直就是你死我活的对决,结果“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戮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智法之士成了违背君主意愿的人,不是为官吏所诛杀,就是死于刺客的手。最终君主的威望越来越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