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的欧阳修是官儿,宰相级的;是学者,二十四史中有他编撰的《新唐书》、《新五代史》;是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坛盟主,开一代诗风,他的《六一诗话》是最早以“诗话”命名的开创性的诗论;是词坛领袖,以缠绵、细致的婉约词风为主,又开启豪放一派的源头。他写文史论著,像是个道貌岸然的道学家;写诗文是个不苟言笑的儒者;写词却似变了个人,风流倜傥雅俗兼工,看得出这位政治家作为一代文宗的另一面。
受晚唐五代花间词以及北宋社会环境的影响,欧阳修的词有直接描写女性妩媚,男女私情;有描绘自然风景,抒发闲情雅志;有专意于内心感受,透露出士大夫的感伤情怀⋯⋯欧阳修词复杂多变,让词的单项娱乐走向直抒胸臆。我用了五天时间读欧阳词,仍有挂一漏万之感。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词中塑造了一个娇憨活泼刚结婚不久的少妇,头上扎着金泥带,插着手掌形的玉梳,正坐着绣花儿。可是她坐不住,走到丈夫读书的窗前来,偎在丈夫怀里,一会儿问自己画眉画的怎么样,一会儿问鸳鸯两个字怎么写。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新娘子的娇憨及夫妻情笃的情景,这种刻画人物的功夫,叫人拍案叫绝。
上阙写新娘子精心梳妆的情形。下阙实写新嫁娘写字绣花,情味十足。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个被抛忘的贵族女子,暮春三月,庭院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黄昏时,狂风忽起,风势骤急,她独自坐在家里孤独无依。看着门外被风吹雨打的残花潸然泪下,由不得问一声,这凋剩的残花还能熬过这凄冷的黄昏吗?残花不答理她,只是一瓣儿瓣儿,一朵朵,被风吹得无声无息。“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切都在无可挽回的消逝,等待人们的是一个又一个未知。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只是点到为止,却把重心摆在进行哲理探讨的后两句上,因而说出来就能四两拨千斤。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欧阳修在此惜别的是青春还是美人?耐人寻味。人生的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的,古往今来的中西哲学家一直追问着人生痛苦的本源,儒家用“伦理”、道家用“寡欲”、佛家用“涅磐”,欧阳修当年就有了“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通透,真是难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