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成长励志散文
关于《论语》,你从没有发现过的人生感悟!

关于《论语》,你从没有发现过的人生感悟!

作者: 我是拿破仑 | 来源:发表于2018-12-27 13:24 被阅读19次

    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到《论语》的时候,是在自己家书房的大大的书架上。

    我蹑手蹑脚地从书架上取出这本书,轻轻地把它在桌上铺展开,小心翼翼地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上面用着大大的黑色加粗字体写着:《论语》作者 孔子。那时的我,并不晓得这位“孔子”究竟是何方神圣,但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开始朝下读,发现原来这本书原来是用古文来写的古代的书而并非现代书哇。凭借着原文中一些注释,在加上自己的一些主观猜测,那时的我竟然囫囵吞枣般读了下来。那一年,我八岁,上小学二年级。那时的我,文学功夫太浅薄,字还没有学几个,竟然不自量力的开始读圣人的作品,甚至自己主观臆断这些文字的意思。但是毕竟学识有限,虽是磕磕巴巴地读了下来,但每个句子中的含义,如果能理解其中的两三分,便是万幸。

    如今的我,从当初的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慢慢地变成了现在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之前高中时候一直想着有时间了一定要再把《论语》好好的读一下,无奈学业太紧张,加上各种为自己懒惰找的理由,读书日称总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后,猛的发现自己早已步入大学了。虽然当初高中时期紧张的学习压力早已消失,但重读《论语》的想法也早已随之抛到了九霄云外之后。然而,感谢思修课任务的安排,是我不得不再次将重读《论语》放到了日程上,我的桌子上,也再次出现了《论语》的身影。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识的增加,再次阅读《论语》时已基本上不会遇到像小时候那样的阅读苦难。以我目前的水平,理解作品中表面意思还是蛮轻松的,但是,这种轻松也仅仅是局限于理解“表面的意思”,倘若要朝下挖掘,理解更深的意思,则更须沉下心来下功夫才好。有一个例子我记忆很深刻: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 从我小时候初次读到这句话的开始,小小的脑袋里便冒了许许多多的疑惑:何谓君子?何谓色?为什么“少之时,血气未定”就要“戒之在色”呢?那时候的我,自然是不理解这些句子中的含义,甚至将“色”当作了男女之间那些羞于启齿的事情,由此妄下结论,将书“啪”的一声合上,面红耳赤地说“这是一本古代淫书”。现在想想,不免为小时候的愚蠢而发笑。如今的我再次读到这句话,其中的含义便可稍微的深度理解一下,并且为孔丘老先生的睿智而惊叹、拍案叫绝。孔先生之所以这样说,是有蕴含在其中的人生哲理的。从浅来说,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年少的时候(少之时),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血气未定)这时候就要注意少一些男女之事(戒之在色);等到发育好了变得强壮了(及其壮也),正是脾气火爆血气方刚的时候(血气方刚)这时候就要注意少和别人争斗打架(戒之在斗);等到老了的时候啊(及其老矣),这时候身体已经不行了(血气既衰),这时候就不要想着再得到什么东西啦(戒之在得),这大概是这句话从表面看的意思吧,色是男女色欲,斗是与人争斗,得便是贪得无厌。在古代中医理论中,一个人的身体必须由血和气来调养,如果人体内的血和气匮乏的话,必然会身体虚弱,疾病缠身,如果体内血气严重匮乏的话,则会有生命危险。其中的色欲,尤其是在少年血气未定还没有发育成熟时期,带来的危害更大。如起色欲,必然会导致百病丛生,寿命短促。《礼记·曲礼》中有言:“男子三十曰壮,始有妻室”,这句话中就有“戒之在色”的含义。等到了人的壮年,血气方刚,正是要为自己的前程拼搏的时候,应该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在事业上,而不是整天想着如何与别人争斗。古语云:盛极必衰,无论年轻时候再怎么强壮,总有步入年老的一天。人到老年,血气既衰,脑力、体力、精力,早已大不如前,不能再像年轻时候那样过多的操劳事情,放下自己的贪心,因此要“戒之在得”然而,继续细读的话,我们还可以读到更深的含义,不禁暗暗惊叹于古人的睿智:“戒之在色”中的“色”不仅仅是指男女之间的色欲,更可以将其内涵扩展为:“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种种诱惑皆可以称之为’色’”。或许是浮躁的氛围养育了一群浮躁的人;抑或是一群浮躁的人营造了一群浮躁的人。总之,在当下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社会中,处处埋藏着各种陷阱。甚至是稍微一不留心,便会堕入无尽的深渊。在这种环境下,无异于临渊酣睡,危险至极。窥一孔而可知全豹,从我们的身边的例子、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便可以看出。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一群人:父母含辛茹苦抚养成人送入大学,成为一名合格大学生。虽然是一名大学生,但学生的天职还是要去学习。然而,进入了大学,缺少了父母、老师的管教,加上身边的诱惑之多,便开始堕落,甚至美其名曰“释放自己的天性“。每天要么是上课迟到、睡觉、早退,要么是干脆不去上了。逃课去打篮球、网吧甚至是去ktv、酒吧。古人提过一个名词,叫做”慎独“,究竟何为“慎独”呢?慎独,就是指即使当我们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学会抵制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这不恰恰与“戒之在色”相符合吗?一个人,刚刚退去身上的稚嫩,外表看似大人,内心却仍然是一个小孩子。这样的人,刚步入社会,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东西,面对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怎么能确保自己能够抵守住这种“糖衣炮弹”呢?当心!稍一不留心,就有可能被诱惑迷的神魂颠倒,丧失自己,甚至是背叛了自己的灵魂。倘若迷失了自己,那么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曾经在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有一句话令我人印象很深刻,“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自己的沉沦作为代价。”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把握好自己、控制好自己,那么一旦自己没有抵制住欲望,便深深的沉沦下去,放弃了自己的梦想,那么这样的人活着,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呢?这也正是印证了孔老先生的智慧:“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我们要学会这句话,在生活中实践这句话,吸取古人的智慧,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

                还有一句话,我印象也特别深刻,那就是《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不必说,早已烂熟于心。可是,我们真正理解的、能够身体力行的,到底有几个呢?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行施加于别人,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嘛?我们常说,从一个人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中就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教养。据调查,当今社会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面临着人际交往的障碍,却不知道该如何解决。依我看来,哪有什么解决方法!回去好好把《论语》读一下,就可以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么想,这么做,用自己的心来推及别人,自己希望如何被对待,就要这样对待别人。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理解他人,多设身处地的为别人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我们常听说过,“你种下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收获什么”。如果我们可以公正地对待别人,那么有一天,我们所播下善的种子,早晚也会发芽成长为大树,我们就可以享受书上所结果子的美味。当然,如果我们选择非公平地对待他人,那么同样地,我们播下了恶的种子,恶的种子也会像的种子一样,会发芽成长、长成参天大树,唯一不同的便是,大树上结的果实是“恶”的果实,我们早晚会有一天自食其果,亲口品尝“自己所种下的恶的果实”,这便是得到了报应。因此,我认为并且强烈提倡,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想到并且做到,那么我相信人与人之间将会多一分信任,人与人之间也会多一份爱我们的社会会越变越好,人民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高!

                坦诚言之,通过再次阅读《论语》,我实在是收获颇丰、感悟颇深。如果想要评价这本书的话,奈何我学识浅薄,实在想不出什么独特、资深的评价。但是,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查遍所有字典用世界上最美好最华丽的文字去歌颂,去赞美这本书。在此,我想引用宋代开国宰相赵普的一句话来结尾,那便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万世师表耀古今。”这句话可真是没有半分虚假!

    文章为作者“我是拿破仑”亲自所写,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论语》,你从没有发现过的人生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wer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