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了三本书,分别是《围炉夜话》、《菜根谭》和季羡林先生的《读书、治学与写作》。选定的主题是谈写作和做学问。我很想先聊一聊现在的状态,高尔基有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我的状态大抵如此,每日的活动完全可以用季老的题目:读书、治学和写作来概括。每天都有心流产生,读起书来全神贯注,提高也是十分迅猛。这篇,就像一个小总结,献给大家。
《围炉夜话》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为学无间断,如行云流水,日进而不已也。
以前我的想法很简单,坚持日更,每天做点什么,由于对本专业不感兴趣,干其他的事情也干不出彩,所以有一段过的十分郁闷。
在经历了比较长的茫然期后,便继续了初中记日记的习惯,在简书上一天一篇。以今日之我观当时之我,真的有天壤之别,这些岁月做的积累,沉潜的时光,我付出的努力,我的舍弃,都没有辜负我的努力。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这句话现在成了我的座右铭。还记得上大学前,我问一位老前辈,将来成功最核心的竞争条件是什么?他略微沉思了一会儿,告诉我:“是人品。学问次之。虽说人的天资有差异,但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补充上来,到高水平高境界,核心竞争力无他,唯有人品。”
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对自己的第一个标准:做事情认真敬业,不欺骗不懈怠,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努力达到。这样可能会累点,但没有遗憾。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有些人写文章,只是摆个观点,你要问他是怎么想的,他却支支吾吾说不上来,要么说上来的话逻辑不清、语无伦次。我看过太多这样的文章了,没有考证,没有数据,单纯地说明某种拾人牙慧的观点,跟喝白开水差不多。
因此,我对自己的第二个标准:要写言之有物的文字,不然不动笔。写的作品要对得起读者的阅读。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俗话说:“和气生财”。一个长期处于愤怒状态的人,是很难持久写出好的作品的。我很幸运,来到了一个可以专心做学问的环境,精致的书房,优雅的音乐,海量的书籍,可口的甜点,屋外波光粼粼的流水,累了的话站在桥上放眼长望。没有那么多人事俗事扰乱心灵,可以专心致志地钻研提升。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学识和身心都得到了滋润和成长。
写作随感 | 生活三事:读书、治学与写作《菜根谭》
读书穷理,要以识趣为先。
在大学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翘课。但每次选择前我的内心其实是很矛盾的。昨天下午5点的时候,6点有堂课叫“国际贸易实务”,而当时我看书正到入迷处。内心纠结开始产生。说实话,我对那门课是没有什么兴趣的,而觉得书中之物十分有趣,于是,我选择翘了课。理由是这样的:以我的聪明才智,征服专业课拿到较高的分数不是特别难。
但放长远来看,社会上只不过多了一个脸谱化般的“好学生”,而少了一位有趣有个性的“活人”。
既然志向不在贸易,不在经济,与其当一个普普通通的海事人员或证券分析师,倒不如赌一把,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大做实,我也是这样选择的。
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
这一点我深有感悟。刚开始写文章,为了博取阅读量,便对标题无所不用其极。一门心思琢磨如何写的更浮夸一点。而现在写文章,用力多在素材的收集和思考上,在标题处用力不多。以前成文后,就会在各个社群分享,现在呢,除了自己的写作班,对其他社群已懒得动手了。
因为我有自信了,我可以自信地说:“不看我的关于写作的文章,是对你自己的损失。”这可能是写作的又一阶段吧!
《读书、治学与写作》
季羡林老先生主张写作要“惨淡经营”,是什么个意思呢?就是要写文章要讲结构,讲节奏,字斟句酌,再三推敲,加心加意,一丝不苟。往往看似信手拈来的文章都是在长期惨淡经营基础上的神来之笔。
他还主张写作要有四真:真实、真切、真诚和真挚。写文章时,最怕的就是作者毫无节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无病呻吟,这种文章会带给读者极差的阅读体验,我也在时时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忍住想喷薄而出的情感宣泄。
季老还有个意思,是做学问要既博又专,然后由博返约。天道酬勤,在用力的基础上开阔见识,继而专攻某一特定领域,心无旁骛。他还说:“没有创见就不要写文章。”这点我十分赞同,别人说什么你跟着说什么,别人写什么你也跟着写什么。除了刚开始的仿写练习,否则一味这样是很难得到有效提升的。
对我自己而言,对照求学三境界,在写作这个领域,经历过筋骨之劳、饿肤之痛后,那句“蓦然回首,却见他在灯火阑珊处”的话语涌上了心头。
结语
写作者中,东抄西抄者有之,拾人牙慧者有之,不懂装懂者有之,道听途说者有之,沽名钓誉者有之,哗众取宠者有之,脑袋中空立一论,不惜歪曲事实以求“证实”者更有之。
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犯过错,但如果现在能停下来痛定思痛,回到正道上,未免不也是一种救赎。
做人要有才、学、识;做事要有“竭泽而渔”的勇气,要苦干、实干和巧干。今天这一篇感性的比较多,也是我少有的表露自己心迹的文章,怎么说,好像冥冥之中,到了这个时候,需要有这么个东西,你要写下来给世界看。
在求学的路上,总是不忘陆放翁的那句话,以此来时时鞭策自己:“此身合是作家未?”
网友评论
我居然无意识中达到了季老的认识水平……
引用的几段都非常好,要仔细琢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