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读书
《论语》讲堂留影238

《论语》讲堂留影238

作者: 饮酒扬波 | 来源:发表于2024-07-01 20:09 被阅读0次

2024-6-29 二百三十八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9.30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语音整理
这一章从字面内容来看并不难,但是它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在整个儒家的思想体系里也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儒家思想的是“内仁外礼”,而这一章孔子就讲了与君子打交道要经历的四个境界。就是说,一个人要实现他的社会理想,要成为一个君子,他需要经历四个步骤。
我们来看文本,“可与共学”,就是说,第一个境界就是“共学”,就是要与君子一起共同学习。学什么呢?当然就是学“道”了。在整本《论语》里,我们发现,经常把“道”这个人所共知的东西,在实际语言中给省略了。
事实上,诸子百家都把自己的学问称为“道”,自己的是大道,其他人的都是旁门左道。那孔子之道就是仁道。它有自己的一个上限,一个崇高的目标,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然,它也有一个最低的目标,也就是下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曾子看来,他老师的思想就是“忠恕之道”,他把上限理解为“忠”,下限理解为“恕”。
总之,孔老师的道是治国平天下的道,就是孔子的最高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理想。
有的人可以与他一起共同学道,但是不一定可以和他一起“适道”,这里就提到了第二重境界。“适道”,“适”就是到达的意思,就是经过与君子一起共同的学习,去追寻道,去实现道,来达到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目标。
按照曾参的说法,要达到这个目的很难,“任重而道远”,甚至“死而后已”。我们也知道,知易而行难,那些共学的道,也就是共同学道的人,他未必都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道去死而后已。比如冉求,虽然承认老师的道很好,但是,并不肯为实现道而努力。在社会中不肯为实行道去努力的人不仅有,而且很多。
接着就进一步来阐述,“可与适道,未可与立”,这是第三个境界。就是有的人,我们可以和他一起去实现道,但是未必能够和他一起“立”。这个立”就是立于礼,君子要依礼而行,要依礼而立。也就是说,要想实现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一个目标,实现这个道,如果你不按礼来做,那就行不通。所以孔子讲的礼,我们要明白就是周礼,内容很复杂,但是它的核心就是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所以就儒家来看,君子只有明理知礼,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够安身立命,这就是所谓的“立”。
回忆一下,前面讲过孔子的“自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三十岁就应该“立”,这个“立”不是指你经济上有了稳定的来源,而是指能够“立”以礼,依礼而行。
君子成长的最高境界,就是第四步“权”。这个“权”就是权衡。在古代“权”指的是秤砣,“衡”是秤杆。秤杆与秤砣之间要达到一种平衡,这叫权衡。就是说既要讲原则,也要讲它的灵活性,这是儒家思想要达到的一个最高的境界,也是一个中庸的境界。
立于礼,按礼来行事,这就是原则性。但是呢,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处理。反过来,再灵活,又不能违反礼制的基本精神,这就叫“权”。比如孔子认为“人无信不立”,这是“立”,做人要守信用。但是,“言必信,行必果”,这又是小人所为,而不是君子之所为,因为它不能够灵活运用。君子是否言而有信,关键要看它是否符合仁与义,符合就去兑现,那不符合呢,就不兑现。
再举个例子,孔子的身份是公卿,他去世以后就不能用诸侯之礼,这是原则,这叫依礼而立。但是,贵族男子的礼帽是用麻线编织还是用丝线编织,这又无关紧要,这可以说是变通。正如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啊,不管怎么做,他都不会去违背规矩,违背原则,同时又从心所欲,有自己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总之在这一章里,孔子讲了为学求道,它的一般步骤,第一可以“共学”,第二可以“适道”,第三可以“立”,第四可以“权”。
希望我们也能够先立一个志向,从“共学”开始,走入“适道”,逐渐的能够“立”,最后通权达变。

李零讲解

这是讲学习的境界。第一是学道,即所谓“共学”;第二是适道,即追求道;第三是守道,即所谓“立”;第四是用道,即所谓“权”。同样是学生,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前面的某一步,却达不到最后一步。(学习的四个境界)

〔按〕孔子说:“(有的人)可以一起学习,但学习的目的不一样,将来的志向不一样;志向一样的,却不一定能走到最后,共站在成功的峰顶;可以一条路共同走很远,但到最后,必不能共享权力。”

相关文章

  • 《论语》讲堂留影62

    2023-10-10 六十二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

  • 论语日课238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

  • 《论语》238☆知者不惑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章出自:子罕篇 【翻译】 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

  • 欢迎关注《论语大讲堂》和《三笑集》

    《论语大讲堂》发表友友们关于《论语》的解读和学习笔记,各抒己见,一起学《论语》。 《三笑集》发表友友们关于儒、释、...

  • 子厚论语讲堂

    语文百群读书会讲座076期 主题:《论语·八佾第三》上 时间:3月29日周四20:00-21:00 主讲:子厚(博...

  • 每天读论语-237~238

    读论语-237 原文(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译文:...

  • 238、小理(《论语》乡党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第10节。从前面几节看,孔老夫子并不反对追求人欲的满足,在健康、卫生、合礼、合道的前...

  • 读《论语》有感

    高中语文老师酷爱读《论语》,还曾多次赴北京听《论语》讲堂,即使在高三那样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还抽出几节课来给我们讲《...

  • 道德讲堂开课有感

    河南长垣 朱利民(2019.3.4) 昨天在众人的努力下,大张庄村《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和道德讲堂成立。按...

  • 【新月《论语》小讲堂】为政篇1

    新月论语小讲堂 学而篇小结1至7 据上次洋洋洒洒一日万言,冒着灵感的小泡泡,写完《论语》学而篇小结,已经足足半个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讲堂留影23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am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