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也是自信

作者: 4b2beda060ba | 来源:发表于2015-03-26 21:27 被阅读1242次

    企业用人通常会把“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挂在嘴上,也有管理师、培训师出来上课,大讲特讲“用人要疑,疑人要用”,这样说好像显得更鸡贼更高明。

    近来我常想起从前在国企时干共青团时的一件事。当年是组织各车间打篮球赛,这样的活动肯定是要购置些物料的,虽然团委有组织委员文体委员,但基本都是兼职,车间里一大堆本职工作要做,所以就派了一个平时表现比较积极的青工去买东西。是借支的团费还是公款还是个人先垫资,我不记得了。他把东西买回,拿发票来找我走报销流程,我也给报了。后来办公室有人在我面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提醒”,说那个裁判哨商场才卖多少钱,他报销单上花了多少多少钱,他这个人你就不能信……云云。

    我那时还年轻,刚到所谓的“管理”岗位,还不懂得“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道理。如果懂得,我会派两个人同时去,据说“一人为私俩人为公”是国家公务的标准,我望文生意,以为落实到工作上、职场中,就是派两个人做同一件事可以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所以啊,因为普遍的信任、诚信问题,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为“防范”作假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如果那“为公”的俩人攻守联盟同时做假呢?嗯,还是派个班子共同防范吧。所以也有人讲,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原因是做了很多的无用功,消耗了很大的能量。这是题外话了。

    我听办公室的人在我面前这样讲话,并没有马上去调查去质问那个青工,倒是觉得“提醒”我的那个人显得多余,但又不好反驳他。只是很难过,心理压力很大。觉得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你对得起我的信任吗?我派你去买东西,你这个样子,还让别人以为我在其中捞了多少好处,你简直陷我于不仁啊……于是渐渐就疏远了那个人。

    后来的某一天,我去那个商场买其它东西,忽然想起裁判哨子的事儿,就专门跑到体育用品柜台看价格。我至今记得自己看完价格后的心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跟他发票上开的价格一模一样,那个青工并没有虚开发票,多报费用,他并没有“辜负”我的信任。

    这简直有点儿“智子疑邻”吧。

    谈到对员工的信任,我第一个想到的企业是德胜洋楼。中国企业把公司的《员工手册》放到网上卖,并且一版再版的,大概只有“德胜洋楼”一家吧。大概六、七年以前,我曾在当当买过一本。后来得知这是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前几年在全球推广的一本特别的书,他们认为,真正代表中国管理创新的不是华为、海尔、联想,而是德胜洋楼。最被称道的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报销流程。

    每个员工都有签单权,只要填好报销单据,不需高管签字,就可以拿到现金。省去了所有审批程序,却设立了一个专门分析职工报销行为真实性的“个人信用计算机辅助系统”。任何人在报销前必须认真聆听财务人员宣读《报销前的声明》:“你现在所报销的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都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

    当年这家公司只有三名财务人员,如今是否数字有变不知,但我至今关注德胜洋楼的微信公众号,确信他们一直还在坚持给予员工充分的信任,“迄今没有发生过一单违规的报销”。

    JASON同志在一家外企,他属于在“卫星城”工作,SOHO办公。他的同事大多也是“自己安排自己”的工作,并没有直属的上级来监督检查GPS定位他,他认真写PA填周报月报,该出差时出差绝不偷懒假报行程,经常为了赶方案自己加班,早上一早起来收邮件……

    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才能焕发出最大的激情投入工作和生活;当一个企业最大程度地信任员工的时候,消耗的成本才会越低。一个人被别人信任,一个人信任别人;一个企业信任员工,一个员工被企业信任,都是很美好的事情。而这种种彼此的信任,又何尝不是自信的一种表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无谓东西:今天刚去了德胜楼参观了
        无谓东西: @丁是丁 其实就是以前湘军模式,所有的员工基本上都是老板从安徽老家休宁带来的,新员工基本也是那边的,要有人担保。有点乡党的管理模式
        4b2beda060ba:@健儿_d476 好不好?也很想去呢

      本文标题:信任,也是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qn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