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人物古典音乐
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传

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传

作者: 作家张中正 | 来源:发表于2020-09-05 08:48 被阅读0次
    格里格画像

    提到挪威,我想到一位音乐家。他虽然在古典音乐界赫赫有名,但是却不能广为人知。他就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奠基者——格里格。直到现在,人们还在整理他的作品。

    如果说到挪威甚至是北欧的古典音乐的话,爱德华·格里格恐怕是不能逃避的一个人物。与著名的音乐家门德尔松一样,格里格出生在一个富裕且幸福的家庭。他的父亲亚历山大·格里格是一名苏格兰富商,母亲格西纳·茱迪斯·哈格鲁普则是一名女诗人、贵族与业余钢琴家。从我们今天回朔过去的角度来看,格里格并没有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富商,而是像他的母亲,成为了一名热爱艺术并愿意献身于此的人。

    格里格的童年在他出生的城市卑尔根度过,这里优美的风景给了他不一样的回忆。我们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具有特色的挪威风光,与独特的挪威民间音乐的风格。以莫扎特一样,格里格很早就显示了他不同一般的天赋。幼小的他在母亲的悉心培养下6岁时就已经熟悉各种音乐,他甚至有着不同于以往的琴童,讨厌枯燥无味的反复练琴,反而喜欢上了在钢琴的键盘上弹出他特有旋律。可不要小看他的这一举动,这一举动是他早期显示他的才华的一大表现。

    卑尔根只是一个小城,它不能约束住格里格的才华的展露。上学时期的格里格同其它神童一样,讨厌死气沉沉的学校与死板的教育,也同其他的神童一样,不受到自己的老师与同学的欢迎。每当格里格说起自己的梦想或是自己前卫的构思的时候,都会被这些庸俗之辈无情的冷嘲热讽。格里格开始无法忍受学校令人窒息的风气,开始选择逃学。一般人都认为十岁的孩子逃学可能是出于厌学的情绪,但格里格并非如此,毫无疑问,格里格需要一个能对得起他的才华的地方,而不是在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虚度光阴。

    命运的转折十分的突然。1858年夏天,被称为“北方的帕格尼尼”的一名当地著名的小提琴家到格里格家中拜访,他被格里格的音乐才华所震撼。可能是天才相惜的缘故,这名伯乐式的小提琴家通过自己的名气与实力,将格里格推荐到莱比锡音乐学院。莱比锡是当时欧洲的一个艺术中心,大名鼎鼎的勃拉姆斯就曾居住在这里,甚至创建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乐派。

    莱比锡音乐学院

    可莱比锡音乐学院虽然名声远扬,它的音乐培养方式依然十分的落后,尤其是该学院要求学生反复的练琴,这是格里格难以接受的。好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有着很多能人异士,使得格里格的才华能够被充足的展现出来。与他家乡的那些目光短浅的老师同学相比,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师生明显高明许多,他们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给这位非常有潜力的年轻人。格里格的钢琴指导莫谢莱斯与作曲指导莱内克慧眼识英才,知道格里格并不适合莱比锡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便主动给他放松学业。不仅莱比锡音乐学院的这些贵人们给予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在此时,格里格遇到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事情。当时著名的音乐家舒曼去世,这位著名的音乐家的妻子克拉拉·舒曼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音乐会,演奏了舒曼的协奏曲,而年轻的格里格就在现场。多年之后,格里格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协奏曲与舒曼同名作品在风格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不得不承认舒曼在音乐上对格里格有着巨大的影响。

    1862年,格里格在自己的家乡卑尔根举行了自己的音乐会,将自己的《钢琴小品四首》展现给了自己的乡亲们。随后,这位音乐家意识到现在回到家乡仿佛过早,于是便远走异国他乡,在丹麦的哥本哈根旅居下来。事后证明,这个决定是十分明智的。在哥本哈根,格里格见到了自己祖国国歌的作者——卡尔德·诺德拉克,他俩很快便结为了好友,并与其他优秀的音乐家一起,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音乐社团——欧忒耳珀(即古希腊的一个神明的名字,与音乐有关)这个团体的很多成员对挪威乃至北欧特色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较为深入的研究。

    格里格在哥本哈根这个童话般的城市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友情与事业,还有爱情。1864年,他与居住丹麦的表妹、歌手妮娜·哈格鲁普相爱。面对自己的爱人,这位音乐家表现的十分的浪漫,为她创作了不少歌曲。订婚当日,他便为自己深爱的人写下著名的艺术歌曲《我爱你》。这份爱情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局限于此,在结婚后,格里格的妻子也特别爱唱着她的丈夫创作的曲目。只可惜天妒英才,格里格的妻子不久之后便患重病,再也不能歌唱,早早结束了她的音乐生涯。

    格里格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他同许多欧洲的艺术家一样,对意大利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游历意大利时,格里格接到了自己亲密的朋友——卡尔德·诺德拉克的噩耗,哀痛欲绝的他在旅途中为他的亡友写下了《葬礼进行曲,怀念里卡尔德·诺德拉克》。

    毫无疑问,格里格在哥本哈根的美好时光到了终点。为了谋生,他前往克里斯蒂安尼亚(也就是今天的奥斯陆)。与很多音乐家一样,这个音乐家开始为生计所扰。出版社给出的稿费可怜,也没有什么来自上流社会慷慨的赞助。这个忍受着悲惨境遇的艺术家别无他法,只好寻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大名鼎鼎的剧作家易卜生。易卜生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愿意帮这位朋友排忧解难,并找到了当地的歌剧院院长求助,请求他能为格里格安排一个音乐指导的位置。只可惜这位院长目光短浅,态度傲慢,对格里格这样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十分不屑,拒绝了易卜生的请求。

    易卜生,挪威戏剧家,格里格的好友

    但人生总会有转折点的。1866年10月15日,这位音乐家举办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音乐会,音乐会举行过后,在当地有了很大的反响。挪威音乐 奥托·温特—耶尔姆发表了名为《论挪威音乐及爱德华·格里格的作品》的精彩评论,将格里格视为一个难得的音乐家并用溢美之词描述他美妙的音乐。这次音乐会后,格里格摆脱了之前的窘境,开始招收学生,并在当地的管弦乐团任职。

    这段时间真的说得上是格里格的难忘时光。1867年1月格里格在奥托帮助下前往挪威音乐学院任教。但这并不是让格里格足够欣喜的事情。格里格欣喜的是,那一年家中多了个女儿。格里格在哥本哈根外的别墅里,写下了自己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协奏曲》。这首曲子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它的第一乐章删掉了冗长的引子(这是一个创举),定音鼓渐强为引子。急剧的下行乐句,使用了挪威的哈林舞曲的音调。第二段牧歌般的主题,与山谷中的奇景,迷人的诗意,随后进入到热情的海洋中。第三乐章热情与静谧中的转换,最后以宏伟结束。一向回避大型曲式创作的格里格,却在协奏曲中完美体现了他的风格。格里格的音乐是理想化的音乐(柔情、感伤、普世的情感),在他的音乐里,我们能够窥探出浪漫主义影响的蛛丝马迹、“学院派手法”的传承与创新。

    这段幸福的日子也在意外中结束。就在年末,刚诞生不久的格里格的女儿夭折,离开了格里格夫妇。这对夫妇在意外变故下倍受打击,然后再也没有诞下一名后代。格里格带着家人,前往兰达斯,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格里格得到并研究了管风琴家林德曼二十五年收集到的《老山歌与新山歌》。这部歌集使得格里格深受启发。我们会发现,格里格的音乐在此之后拥有了更加浓厚的挪威色彩。

    国家大剧院《培尔·金特》剧照

    格里格开始了他的新的尝试。1872年,格里格为历史剧《西古德·约瑟法》配乐,在这些套曲中,代表性的《波格希尔德之梦》、《效忠进行曲》、《国王之歌》成为了格里格的戏剧配乐的开创性的名片。到了1874年,易卜生天才般的作品——《培尔·金特》邀请格里格创作戏剧配乐,格里格的戏剧配乐最终在1876年完成,给格里格极高的声誉。《培尔·金特》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比如《晨曲》、《山魔王的殿堂》、《索尔维格之歌》、《阿拉伯舞曲》。也正是《培尔·金特》的配乐,易卜生更加钦佩格里格的音乐才华,两人的关系也更接近了。格里格也没有掩盖自己对易卜生的钦佩之情。1876年,他在易卜生的诗歌中获得灵感,谱写了声乐曲《歌曲六首》,并在易卜生的面前弹奏,易卜生对此十分感动,当场流下了泪水。

    格里格开始将他对祖国的热爱直接表现出来。1880年,《挪威舞曲》大功告成。值得注意的是,1884年末的冬天,丹麦民族文学之父霍尔堡诞辰200周年活动在格里格的家乡举办,格里格写下《霍尔堡组曲》以表对这个民族英雄与文化巨人的纪念。格里格身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或许在他的心里,祖国是他永远不能割舍的。我们在欣赏他的音乐时,也要注意他的音乐的这一特点。

    格里格是伟大的人,但他也不能逃脱病魔的诅咒。1906年末的冬季,他得了严重的肺病。他的身体变得极其虚弱。但他意志顽强,并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治疗与他钟爱的事业。可他的身体难以支撑与病魔的斗争。1907年的夏天,英格兰利兹音乐节向年迈的格里格发来了邀请函。格里格不顾反对,毅然前往。就在他动身时,遇到了心脏病突发,被人们送到了医院。格里格在医院里不断感叹道:“这次我已走到了终点。”果然,当天夜里,他生命的乐章在最后的演奏中走到了休止符。

    格里格去世的噩耗传遍了大街小巷。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人们都想要送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最后一程。挪威政府为这位既是全世界的艺术家又是挪威的爱国者举行了浩大的国葬。在他出殡的当日,成千上万的群众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送行。这位艺术家生前热爱着挪威的自然美景,死后骨灰安放在特洛尔德豪根一处可以看峡湾的岩壁里,或许只有这样的埋葬方式,他才能与他所热爱的美景,永远地待在一块儿。而他智慧的结晶——数不清的手稿,则被收藏在当地的图书馆里。

    格里格钢琴谱(来源:网络)

    格里格生前备受争议。许多人对他持着不屑的态度。就连妇孺皆知的德彪西与萧伯纳也对他颇有意见,对他冷嘲热讽。德彪西、萧伯纳不知道的是,格里格对音乐的热爱甚至可以说远超于他们两个。格里格在音乐上最痴迷的莫过于钢琴音乐,从十五岁的《24首钢琴小曲》起,他一直都在与钢琴和五线谱打交道,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如果谈上格里格的音乐成就,说他是大师也不足为过。他的钢琴小品颇有别致的风味,演奏家若不投入精力便难以实现对格里格钢琴小品的完美演绎;格里格的声乐曲以钢琴独奏曲为基础,加上人声完美的融合,将声乐曲的艺术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弦乐上,格里格独特配器法(分奏)可以说是对之前陈规的突破。

    生前的争议并不意味着身后世人的看法。毫无疑问,格里格死后受到了广大音乐界的欢迎。指挥家卡拉扬、科林·戴维斯、尼姆·雅尔维和钢琴家斯蒂芬·科瓦塞维奇、埃米尔·吉列尔斯以及柏林爱乐乐团都对他的作品表现出喜爱与精彩的演绎。

    我想,格里格的伟大之处是他能从民族、民间的音乐中吸取养分,这是难能可贵的做法。真正的音乐的灵感,不失人民群众的智慧的启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挪威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dt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