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的张师傅,很会做饭。
比如做花卷,一般师傅们把面团一拧,得,上笼屉蒸好就算;讲究点的师傅把面团里裹了油和葱花,黄灿灿翻卷着随意铺展的绿葱花。一般人家,都这样做。
张师傅做花卷多了,不腻烦总那样。他在花卷里卷了肥瘦相宜的肉沫,没有夹肉馍那么腻,又比一般花卷香。依着人的食欲,勾你的胃口,吃一两个,怎么够?就算肚子饱了,眼睛还差点。
还有一种花卷,是长方形的,里面很特别,你总猜不到里面抹了啥?番茄酱!有意思吧!没人能想到花卷可以抹番茄酱的。张师傅估计做了一辈子家常饭,不想一直重复,故意做点“离经叛道”的,也不为怎么好吃,他肯定自己也好奇:番茄酱的花卷该是什么个味道呢?又可能他用食物跟大家逗个乐。因为你单看这卷儿,肯定不知道这红红的是什么,等你一吃——哎呦!这敢情是番茄酱!他觉得比起好吃,吃花卷的人惊讶的表情更有意思!
番茄酱的花卷,刘老师说,酸酸甜甜的,也不赖!拿碗给我们几个女同志拿了几个出来尝,我一尝,果然,另有一种风味。
包子,很多人不爱吃。这和荤素没多大关系,有的厨子,肉馅的包子反而做得有点恶心,不知道是肉没拾掇好,还是不会调馅儿。张师傅的包子,肉馅儿的很好吃,香!没其他人做的那股子味儿。
吃饼子,有起面饼、烙饼和土豆丝饼。以前我们只在学校吃过烙饼,切成三角形,没有家里的好吃,因为外面没那个脆皮,面比较死。张师傅来了以后,就给我们晚上做起面饼和土豆丝饼。起面饼子,是我想到的名字,不知道具体是不是。是小而圆的,里面有油香,挺好吃!不吃晚饭的人,也有一口气吃三四个的。土豆丝饼比家里做的厚实,不是一个个的,是大小不同一块一块的。提前烹了一小锅辣椒、葱沫和油的蘸料,红汪汪,稠稠的。我在饼上浇上蘸料吃,有点像寿阳的挠的感觉,但又比挠硬一点。我觉得好吃主要是因为那个辣椒汁,我们自己家也没那样吃过。
有一次吃焖面,他没用土豆和豆角,主要用南瓜。南瓜不是一块一块的,是大道无形,看不见具体的块头,跟面融合在一起了。面条金黄黄的,吃起来有南瓜的甜味。我们就着蒜吃,一筷子面,一口蒜,心里那个舒坦。
张师傅来学校时,是秋天。白萝卜多,中午餐桌上会有一大盆白萝卜丝,里面放了糖、盐和醋,酸甜、爽利,可以下饭。有一天吃炒米饭,配有丸子汤。丸子是用白萝卜做的,炸好了放盆里,另外做一锅汤,吃的时候自己拿几个丸子放碗里,然后再拿勺子把汤舀进去。一般都是把丸子直接搁汤锅里,可张师傅分了两步。我想,大概是看个人的肚容量,多吃多拿,不要浪费了。
天气冷时,我们就吃挠。我高中同学兼多年的同事,人送外号的“周董”,壮壮的,有张大黑脸。围着白围裙,越俎代庖,拿做饭的大铁锹站灶台旁边帮厨,不知道谁在旁边拍了照,发我们学校群里,下面配上文字——大家赶紧来吃挠。张师傅给大家做挠是让他鼓动的。总之,有啥想吃的,你告给张师傅,往往不落空!
好多厨师做了多年饭,就按部就班了,做什么饭菜都是固定的。配料和方法,不变。张师傅做了一辈子饭,是把做饭当一门艺术的。同样的材料,他可以重新搭配和换个做法。他不觉得做饭这个事情没意思,他总想变一变,有点创新。有时,我们在餐厅吃饭,他就从厨房出来跟男老师们坐一会儿,这个时候美食家老刘老师就跟他聊一聊今天做的饭,两个人要交流一会儿经验。能让老刘老师竖大拇指的,这饭绝对是真的好吃。张师傅,我们都觉得他厨艺了得,是位美食家!
不过,我觉得,张师傅之所以做饭做得地道,都是因为他觉得生活就该有趣。确实!在我所见的做饭师傅里,张师傅更是一位把生活弄得很有趣的大师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