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素老师的语文教育叙事
这些道理都对吗?要区里的语文教研活动,上午四节课后,匆匆吃完午饭就坐车去了位于珠江路的主办学校,路上的有一瞬间特别困,但刚刚想在车上睡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教研主题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路径,现在的培训越来越讲求时效性,八个教师八节课,两个小时内上完课,接着是评课和讲座。
有幸听了学府中学一个男老师上的《行路难》,从导入到创设情境到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再到拓展和思辨性讨论:李白一生经历的苦难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是,讨论的结果竟然大多数都认为是幸运。学生有了讨论,但认知还是比较片面的,甚至在长期的苦难教育下形成了思维定势。其实作为语文老师,真正想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思辨能力,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突然想起今天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的一首小诗。我问他们,你们在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什么哲理?这样的诗还有哲理?孩子们有点震惊。当然有!仔细思考就会发现。
诗是什么内容呢?明天再整理给你们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