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威仪比丘为何堕了恶道

作者: 大智度彼岸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09:54 被阅读64次

在《诸法无行经》的上卷中,佛讲了一个故事:

在久远劫前,高须弥山王如来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叫净威仪。在这位佛陀入涅槃之前,把未来弘扬正法的任务交给了这位净威仪比丘。净威仪比丘按照佛的遗嘱,在佛入涅槃之后,不仅自己持戒精严,而且深通教理,又善于随顺众生机缘方便说法。他经常带领弟子们深入民间乞食应供,为民众讲经说法,度人无数。受他教化的弟子也像他一样,经常深入民间讲经弘法。

有一回,净威仪比丘带领僧众到达一个地方,住在一位名叫“有威仪比丘”的道场里。并且,仍然经常到民间弘法利生,使得这个地区也有很多民众归信三宝,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一来,有人不乐意了。这个人就是道场的主人有威仪比丘。

这个有威仪比丘喜欢住寂静处,行头陀行,还有点神通。但是他个人持戒很差,比较执着自己喜欢的头陀法,不懂得善巧方便,也没有深入民间弘法利生的愿行。当他看到住在自己道场的净威仪比丘及其弟子总是喜欢往民间跑,不老老实实呆在道场里静修,就很有意见。

净威仪比丘知道后,就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自己不再到处走,但允许自己的弟子们继续就近去村落里应供弘法。然而,有威仪比丘并不领情,反而以道场主人的身份要求净威仪比丘的弟子们必须停止外出活动,要像自己一样呆在道场里行头陀法。

当时正是结夏安居期间,比丘们不方便走的太远。净威仪比丘就要求自己的徒众不要再外出,服从有威仪比丘的要求,留在道场里安居静修。结果,原来经常听净威仪比丘及其徒众说法的白衣信众不高兴了,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放弃了对三宝的信仰。

结夏安居结束后,净威仪比丘就带领自己的弟子离开有威仪比丘的道场,去了别处住锡。在新的地方,净威仪比丘继续带领弟子们深入城镇村庄,贴近大众,讲说佛法。不久,新的状况又发生了。

由于僧众素质不一,个别人在日常威仪方面出了一些问题。而恰好被有威仪比丘的弟子看到,报告给有威仪比丘。有威仪比丘虽然自己持戒不严谨,但看着别人跟自己修行思路不一样,就非常不满。这次看到净威仪比丘弟子的细行问题,就心生不净恶念,认为这些比丘破戒毁戒,不能成就菩提。并对大众宣说:这些比丘行为杂染不净,距离成佛之道甚远。

在《诸法无行经》中,故事讲到这里,佛说,那位有威仪比丘后来下场很惨,死后堕入恶道,多生累劫轮回不休。

读经到这里,可能就有疑问了。因为在其他大小乘经典中,都有佛允许弟子举报比丘过罪的记载。如果像这部经说的这么大的果报,是不是就不能举报批评他人的过错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让我们再回到《诸法无行经》原文看看吧。

经文中,佛说那位有威仪比丘就是释迦佛前世修行时的一位前身。佛说为什么有威仪比丘会堕落恶道呢?因为“我时起是微细不净心,受此罪业堕于地狱”。佛说:

“若人不欲起是微细罪业者,于彼菩萨不应起于恶心。菩萨诸所行道皆当信解,不应起于瞋恨之心,应作是念:我不能善知他人心,众生所行是亦难知。善男子!如来见是利故常说是法,是故行者不应平量于人,唯有如来及似如来者,乃能知是。是故行者若欲自护其身,慎莫平量于人而相违逆。菩萨若欲修集佛法,常当昼夜勤心专念。深发菩萨心者,不当好求人长短。”

这里的重点在于批评别人时的发心状态。前边所说净威仪比丘的弟子只是在日常行持威仪方面的小过错,并不是根本大罪。而有威仪比丘则盯着别人的小过失不放,还带着嗔恨的恶念而指责这些人的过失,并且以细行微过而断人不能成佛。这种发心才是他堕落恶道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他批评别人过失的行为。

在《大般涅槃经》《大宝积经》《地藏十轮经》《杂阿含经》等大小乘经典中,佛陀鼓励佛弟子举报比丘的破戒罪过。但是也对举报人的资格,特别是举报恶人时的发心提出了要求。并且指出,在举报之后,举报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心行自处。这部《诸法无行经》重点不在于此,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上述提到的经典,自行学习吧。

《诸法无行经》重点说的是什么呢?按照蕅益大师《阅藏知津》所说,主要有如下内容:一是“静念一相法门”“一切法不动相法门”,以及种种观修除障灭罪之法。全经的核心是要菩萨行者善用方便,不取不住,自证实相,广说深法。引领一切众生远离分别执着,速证一切种智。

在弘扬如此甚深微妙的一乘实相妙法的过程中,菩萨应当观察众生根机,方便圆融,自行化他,不因固执一清净法,而破实相深法,转令自他偏离佛性真谛。本文开头提到的两位比丘的名字和相应的行为果报,就体现了这层深意。

所谓有威仪比丘,虽然表面上行头陀法,很有威仪的样子,但内心不清净,不能深入实相义理,不懂方便权巧,结果表面的有威仪并不能带来真实利益。而净威仪比丘,深契实相妙理,善能应机施设,以清净心行持一切法,则一切法自然清净。因此离相而说,不愧于“净威仪”的名号。

此中详细的用心修行道理,在这部经中分上下卷都有解说,读者诸君可自行参照学修,不赘。

相关文章

  • 有威仪比丘为何堕了恶道

    在《诸法无行经》的上卷中,佛讲了一个故事: 在久远劫前,高须弥山王如来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叫净威仪。在这位佛陀入涅槃...

  • 漫天佛菩萨,为何不现身

    漫天佛菩萨,为何不现身 弥陀的爱 漫天佛菩萨,为何不现身 有人问:现在的众生大多堕在三恶道中,如果真有十方无量诸佛...

  • 起心动念都是怨恨

    六道轮回,生死长夜,六道里面,把三善道比喻白天,把三恶道比喻夜晚。人堕恶道很容易,从恶道出来很难。为什么?就像世间...

  • 药师佛

    这是药师佛的特质,也是祂的可爱之处。 有四种人会堕恶道 ─由恶道超升人道 一、贪心、吝啬、不肯布施 二、慢心、自傲...

  • 佛历•僧团和僧伽(zhi du)的形成

    传说佛陀成道后,到鹿野苑为憍陈如等五人三转法轮,接纳了这五名信徒,号称五比丘。 比丘意译“乞士”,或有释作“破恶”...

  • 佛教故事: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佛教故事: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

  • 杀生的果报与救度

    杀生果报甚重,能堕三恶道。生在人间,多病短命、众生憎恶、心常恐怖,命终之时狂怖恶死等。杀业重之人,肝胆必病...

  • 《杂阿含经》845经

    1.845经概要 离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五恶,对佛法僧不生疑惑,对苦集灭道四圣谛如实知见,即能不堕恶道,得...

  • 关于轮回的再思考:谢谢简书,你首先保证了我落入人道!

    轮回的说法 佛教讲究轮回之说,认为人死后,会进入来生,即轮回。依平生所作善恶,会有六个可能的去处。造恶堕三恶道:地...

  • 佛经告诉我们:如何对待破戒恶行比丘

    佛经告诉我们:如何对待恶比丘 时间:2018-09-15来源:作者: 《大集经》卷第三十一 大王!若恶比丘呵骂责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威仪比丘为何堕了恶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kj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