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所有人的方法并不存在。最佳策略是放弃寻找所谓最快速的方法,立即开始行动。不会,就去学,这个简单的道理你践行了吗?
在行动中总结、反思、修正,再总结、再反思,再修正。
由此可见,终生受用的方法论只有2个:
做正确的事。
重复做。
有些道理非常简单,比如,不会,就去学。简单到你认为你已经懂了。
可为什么你却迟迟不行动呢?归根到底还是没有真正弄懂吧?!
或许你认为迟迟不行动,是因为没有找到感兴趣的事,其实兴趣并不重要
事实上呢?你是追求兴趣背后的东西——成功的满足、物质的愉悦。这才是你真正目的。
没有兴趣只不过在追求成功路上失败后借口罢了。
我们总能为失败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比如,没有兴趣。
很多人陷入寻找兴趣的误区中——有可能是一辈子出不来。
对正确的事,最佳策略是快速通过最初的困难期,尽量做的起码比自己周围人要好,从而获得满足,这样才能帮助你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兴趣自然就有了。
因此,要清楚一点:做好事情是兴趣的前提,而不是有了兴趣才去做某件事。
人生无法重来。
你所运用的道理一定要反复求证是否正确。就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本身并无错误。如何正确运用需要重点思考——什么时候用兴趣做引导,在探索初期用兴趣做引导,显然不合适。
因此,放下锤子。放下对一些道理的迷恋,试着去验证他们,试着去应用他们。
人生无法重来,用错误模型引导自己的人生,结果可想而知。
而且,模型从开始构建到能够熟练运用需要很长时间,这中间需要经历反复重建,修补,甚至推倒重来。
一定要耐心求证。
没有耐心——容易犯伸手党的错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来就用,不去耐心求证,不去思考背后的逻辑,不去思考适用范围。最终的结果——人家用的好好的道理,你用起来费时,费力,甚至干脆直接用错。
没有人从不犯错,因此你手中的锤子(思考模型)需要升级,记录下自己犯过错,是升级、验证锤子的好办法。
阅读、观察、类比。这三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扩充经验局限,完善思考模型。而且是快速熟悉未知领域的3个重要方法
或许你会说,做比看和想要有效率多。其实,在做之前,多观察一点,多想一想,多了解一点,这并不拖延症。这是提高做事效率和正确性的重要手段。
磨刀不误砍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的话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说教,是因为你听到的道理已经足够多。
因为有些道理你觉得根本没有用。
其实,每个道理都有用,你运用的每个道理都在改变着自己,很多时候你觉得的没有用,只是因为你自己用错了而已。
最可怕的是,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用错。反而去怪道理不好用,没法用。
这段话是送给自己的,劝自己理清生活中执行的道理有哪些,用的对不对。用于,升级,删除,优化引导生活的一些道理。
这是近期《什么最重要》文章合集【9】,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张伟,正在构建一个复利知识库。
每个知识卡片都是一个乐高积木,积累1000天,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宏伟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