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未至,惠王死。武王逐张仪。楚王因收昭雎以取齐。桓臧为雎谓楚王曰:“横亲之不合也,仪贵惠王而善雎也。今惠王死,武王立,仪走,公孙郝、甘茂贵。甘茂善魏,公孙郝善韩。二人固不善雎也,必以秦合韩、魏。韩、魏之重仪,仪有秦而雎以楚重之。今仪困秦而雎收楚,韩、魏欲得秦,必善二人者。二人将收韩、魏轻仪而伐楚,方城必危。王不如复雎,而重仪于韩、魏。仪据楚势,挟魏重,以与秦争。魏不合秦,韩亦不从,则方城无患。”
人走茶凉,不过如此。
张仪在秦国被重用时,楚国也看得起他,而张仪被武王赶走后,楚王对他就不理不睬了。
桓臧分析的有道理,张仪离开秦国,秦国有了新的贵人公孙郝与甘茂。此二人一个亲近魏国,一个亲近韩国,和楚使昭雎没啥关系,如此下去,秦、魏、韩之间必然联合起来供楚,对楚不利,不如继续和张仪搞好关系。
此时的张仪在魏国,可以通过他拉拢魏国,进而拉拢韩国,分裂秦与魏、韩的关系,对楚国利大于弊。
秦惠王死了,张仪就被排挤了,楚国也不重视他了,因为他失去了那个位子,有权才有尊重,失去了权力,一切归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