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1 星期三 小雨
接谱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历经一年半的时间,陈氏宗谱终于修好了。
陈氏宗祠修在安徽省无为县,昨天下午,老公和宗族兄弟坐车到无为县。今早凌晨四点宗祠开始出谱,来自巢湖、和县、铜陵等地的宗亲按祖宗长幼排序接谱。
这次同县的宗亲分三支,共接回三套谱,各自安排庆祝仪式。老公昨天出发之前,通知我们这一支的家族兄弟、侄儿,让他们和三弟做好接谱准备。六点四十,三弟来喊门,说老公打电话已到县城。
我把儿子喊醒,催他赶紧帮我穿衣穿鞋。两分钟后,儿子打电话给家族的伯伯、哥哥们,三弟搬来鞭炮,放在院子旁。因为我在家里的堂屋开了个小店,四周是货架,没有贡台。
三弟挪好桌子,摆好香炉,这时老公回来了,三弟点燃鞭炮,老公把宗谱放在桌子上,点燃蜡烛,摆上贡品,家族里的兄弟、侄儿、侄孙也陆陆续续来了,大家开始烧香祭拜。
侄孙女看到宗谱上写的是“王氏宗谱”,有些不解。其实早年给爷爷、太大爷立碑时,我和侄孙女一样,为什么亡者的墓碑右上角是个“陈”正方却是“王某某”。
那时公公还在世,给我讲了这个姓氏的来历。不知道是宋朝还是明朝,我们的祖先王氏有三个儿子,老大在朝廷里当官,据说是个丞相,后来老了,成了小皇帝的先生,在告老还乡时,问小皇帝要了些铁,带回老家打造锄头、铁锹,开垦田地。
离别时,有奸人禀告小皇帝,说祖先要造反,在打造兵器。小皇帝不信,说:招老丞相回头。奸人追上祖先,把祖先的头颅砍下,带给了小皇帝,小皇帝问:为什么把老丞相的头颅砍了?奸臣说:您说招老丞相回头。小皇帝悲伤,打造一百口棺木厚葬祖先,说棺木在哪里落地就葬在哪里,至今祖先的真正墓地在哪里,谁也不知晓。
在千里之外的家人听说小皇帝不但杀了老丞相,还要满门抄斩。为了保住子孙后代,老大的子女家眷跟姑父姓“陈”,老二跟娘舅姓“董”,老三不信小皇帝会满门抄斩,仍然姓“王”。
过了一年半载,没有人来抄家,老三到京城看看自己的哥哥是不是真的被小皇帝杀了。到京城后才把事情弄清楚,也许小皇帝觉得愧疚,封老三了个官儿。从此家族里的人也分散在江南和江北,各自姓氏没有改动。
接谱我也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的,但它是一辈一辈传下来的,公公也是听他的爷爷和父亲说的。
破四旧时,家住江南的公公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一部分宗祠老谱,一部分被焚烧了,所以关于这个姓氏的故事从宗谱上无从考证。只是陈氏家族的人站着(活着)姓“陈”,躺着(死后)姓“王”。旧时每年春节,陈氏的灯笼上都写着“三桂堂”的字样,代表三姓一宗。
十点半时,家族的人焚香祭拜、净手后,开始翻阅宗谱。谱共分为八卷,距上次修谱相隔九十余年。
我缅怀崇敬翻阅了第一卷:陈氏宗祠建造于清朝初期,后因时代变迁,有平等之说,走社会主义路线,祠堂、庙宇一律收为国有。陈氏宗祠和全国一样,宗祠被拆,家谱被焚之一旦。
望着卷内绘制的祖先英容相貌,我仿佛看到他们团结互助、勤耕劳作、誓死保护宗谱的画面。感恩先辈们的付出!感恩先辈们为我们积福!感恩无为宗亲对修宗祠的捐助!感恩老公把我们拧成一股绳,团结向前进!(有两户共一个老太的兄弟,任凭老公怎么劝,就是不愿出每人四百的人丁钱修谱,年收入二十来万的家庭,为区区两千多块钱,丟了根)
2018.2.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