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佛、儒、道专题历史有意思
李叔同与苏曼殊都是近代才子,为何出家?

李叔同与苏曼殊都是近代才子,为何出家?

作者: 翙尘思考录 | 来源:发表于2019-01-05 22:24 被阅读0次

【首语:若不是乱世时局,人生应如初见吧。

宁静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位公认的才子,也是著名的僧人——李叔同,苏曼殊。大家对李叔同可能知道得多一些,他著有《送别》一首。对苏曼殊就些微生疏了,但仔细读完苏曼殊的生平,你是要落泪的。这篇文章就简单地阐述,日后再多作文章讨论。


1、生平

两人有许多共同点:受传统文化熏陶、生于乱世、父亲从商、从小开悟、天资颖秀、都是有名的大才子、到日本留过学、去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世面、参加过爱国革命、回国任过教、与名人大家有较好关系、个性上都是浪漫情怀。

李叔同照与画像

①李叔同(1880~1942年)

光绪六年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5岁父亲去世,18岁结婚,21岁受业于蔡元培,25岁日本留学攻油画和音乐,30岁回国任教,38岁剃度出家,62岁圆寂。

苏曼殊照

②苏曼殊(1884~1918年)

光绪十年生于日本横滨,6岁回广东老家,13岁大病后随赞初法师离去出家,15岁留学日本,16岁深受初恋离世的打击后再次出家,20岁参加革命组织回国任教,35岁病逝。

2、佛缘

①李叔同——受父母言传身教,且常见僧人来家诵经和拜忏,从小就就理解尘世涵义。家业在乱世中遭受过打击,父母的离世对他的触动很大。再者基于他的儒者身份,又有抱负情怀,激发了佛与道的文化血液中的归隐思想,以及当时环境的佛教影响。他在原机前写下,“悲欣交集”,可见其人生圆满。

李叔同字

②苏曼殊——在他4岁时,有位东京的相士说过“是儿高抗,当逃禅,否则,非寿征也”,就是说应该皈依佛门才能有正常的福寿。另一方面,因为母亲不是中国人,他在广东的生活也备受家族的歧视和凌辱,从小没有关爱。他说,“家庭事虽不足为外人道,每一念及,伤心无极矣”。

苏曼殊文集

3、尾语

李叔同乐观果断,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幸福。而苏曼殊却悲观纠缠,体弱多病,这样的独特遭际,只有遁入空门能够暂缓他的厌世思想,找到心灵的一方安宁。他们均是乱世里的才子,对人生都有不一样的深刻的心得感悟。无奈家庭教育与成长经历的不同,影响到二人一生。但读完苏曼殊的一生遭际是要落泪的。若不是乱世时局,人生应如初见吧。

【欢迎关注“翙尘思考录”:专注成长的思考,帮助你找到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 李叔同与苏曼殊都是近代才子,为何出家?

    【首语:若不是乱世时局,人生应如初见吧。】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位公认的才子,也是著名的僧人——李叔同,苏曼殊。大家对...

  •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

    《在世界尽头拈花微笑——李叔同与苏曼殊》 李叔同先生前半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后半生“问余何适,廓尔忘...

  • 《丰子恺作品》观感

    丰子恺先生(1898-1975年),中国近代四大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学生及出家后的皈依弟子。 ...

  • (短文-书评)李叔同为何人到中年出家,原因?-推荐鄢敬新所著《弘

    (短文-书评)李叔同为何人到中年出家,原因?-推荐鄢敬新所著《弘一法师李叔同评传》周小东2022年4月16日名人传...

  • 李叔同的出家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这是李叔同所谱写的《送别》里的歌词。 关于李叔同,...

  • 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家拒见妻子 妻子跪求相见无果 三十七岁时,李叔同与佛结缘,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出家。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珍宝的...

  • 弘一大师:内不欺己,外不欺人

    李叔同(1880~1942),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即近代佛教中有名的弘...

  • 彼此的光,值得的人

    做不了苏曼殊,当不了李叔同,一代先人无可复制,也不情不愿。 菊子断魂樱花畔,留给苏曼殊一世绚烂,他的白月光早已陨落...

  • 杭州的佛系,是他的梦幻泡影

    据说李叔同的日本妻子诚子,在李叔同出家之后,跑到虎跑寺找自己的丈夫,于是,就发生了一段对话。 她唤他:“叔同——”...

  •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半世繁华半世僧

    ☞《送别》作词/李叔同↑↑↑ “要破红尘,得先历红尘。”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李叔同(弘一法师)的人生就是一部传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叔同与苏曼殊都是近代才子,为何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zd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