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摄影
人在草木间——径山问茶

人在草木间——径山问茶

作者: 晴川舒雨 | 来源:发表于2019-12-16 13:12 被阅读0次
    径山

    今年秋天我在余杭径山看见了乌桕树,喝到了径山茶。

    第一次来余杭,夜宿良渚,这个“水中美丽的小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二次来余杭,便是在这个深秋,慕名而来径山。

    径山,对于杭州来说并不出名。更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历史上茶与禅真正的相遇之地在径山。从此,世人方知禅茶一味。

    2017年,我开始学习茶艺后逐渐了解到:径山古寺,不仅在中国禅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被日本人奉为佛教圣地、茶道祖庭。两宋以来的中日文化交流中,日本茶人自径山茶宴完整继承了中国禅院的茶典、器具和礼仪,并逐步发展演变为现今之“日本茶道”。

    这次来径山,欣赏美景之余,我更想喝上一杯久负盛名的径山茶。

    径山,位于余杭径山镇。此处的风物和我春天时去过的龙坞颇为相似。两地俱是风光秀丽之所,且都出产名茶,一曰西湖龙井,一曰径山毛峰。

    深秋时节,遍山的茶园都在休养生息中,一丛丛低矮规整的茶树,安静地沐浴着秋日的暖阳。此时,不会有采茶女来打扰它们的清梦。

    径山茶园

    车驶过一片花海,又拐了几道弯,路过山脚下的村庄时,我被窗外的风景吸引住了。

    道路两旁,一侧是金色的麦田,一侧是红色的乌桕。

    我曾在书里看过这种树的图片。所以,当我在这里一见到它,我就特别高兴。它比我记忆中的样子更好看,那一树罅隙斑驳的红,在深秋高远的天空里,呈现出特别的韵致。

    走进了观察,它的叶色橘红橙黄,深浅不一,树冠处最为深红。在稀疏的叶子间,结有白色的乌桕子,有一些成熟的果子,带着壳,在树下落了一地。

    我走过时,脚底下发出噼噼叭叭的声响。这时候,如果陆游恰好经过,见到这样的场景,他一定会吟诵“乌桕微丹菊渐开,天高风送雁声哀”的诗句吧。

    告别山脚下的乌桕树,绕着蜿蜒山路,一鼓作气开到半山的人行广场。下车即见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在秋阳的逆光下,满目金黄,引人注目。树后不远,便是径山古道的入口了。

    径山古道

    径山,系天目山脉东北峰。

    曲曲折折的径山古道,依山势而修,宛如一条巨蟒盘旋直上。山间林木茂盛,野花、野草自不必说,尤其竹多,漫山遍野都是挺拔翁玉的翠竹。风起时,那婆娑起舞的竹影,正如诗中所云“千秋寒玉立,万亩绿云沈”。

    古道旁,时有一棵、两棵的枫树,擎着一树火红的叶,立于竹的青碧和花的粉白之中,令人惊艳!那红,真不知是天地间多少回暖风和凉月浸染而成。

    我们循古道而行,行至进善亭便兴尽而返。如千百年前王徽之在那个雪夜所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人在草木间感受的自然雅趣,已经足够美好,未见径山寺的那一点遗憾,就当是径山茶的那一缕微涩吧。

    径山看竹

    下山路上,一片生机盎然的茶园跃入眼前。云烟出没间,那一畦一畦的茶树,像一条一条的绿丝带,悬挂在半山腰。

    茶山对面是一间名曰“心无尘”的茶馆。

    小馆依山而建,面积不大,也不奢华,就在山坡之上,用竹篱笆围了一间小院。拾阶而上,柴门洞开,院内已有三三俩俩的客人,正坐在绿色的芭蕉树下喝茶聊天;不远处,几丛黄色的野菊,挨着墙根,开得正好。

    忽然,从对面茶山传来了人声,喝茶的客人忙放下茶碗大声呼应。你来我往之间,刚刚还略显冷清的院落,一下变得活跃起来。我们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欣然落坐。

    桌上茶、器俱备,似乎主人早就有意成人之美,让我有机会亲手冲泡这杯径山茶。于是净手、提壶、注水、投茶,随着一系列动作的起落,心情也随之慢慢平静下来。

    真色、真香、真味

    当细嫩显毫的绿芽纷纷沉入杯底,幽幽的清香氤氲而升时,我仿佛站在一汪碧潭前,正沐浴着一场沁人心脾的飞雪,雪花在阳光下消融,化为杯中晶莹剔透的茶汤。

    举杯啜饮,茶汤在口中流转,唇齿间充盈着鲜醇爽口的滋味。舌面先是微涩,旋即便从喉咙涌起丝丝缕缕的回甘。

    此刻,我的感官和精神都深深满足于经山茶的“真色、真香、真味”中。然,此番境界,却不知如何与人言说,也无法言说……

    人在草木间,这是茶的字形,也是禅的意象,更是历经千年、茶香依旧的径山茶,在中国人心中从未改变的真味本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在草木间——径山问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ar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