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称霸后的第五年,出兵伐越。越王句践(即勾践)迎击,在姑苏击败吴军,阖闾的脚趾因此负伤,吴军撤退。后来阖闾病情恶化,临死前对太子夫差说:“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夫差答:“不敢忘。”而后继位,任用伯嚭为太宰,两年后再次伐越,在夫湫大败越军。句践带领残兵退守到会稽山,用金钱贿赂伯嚭,愿意以臣子的身份向吴国求和。伍子胥劝谏说:“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然而夫差不听,采纳了伯嚭的计策,与越王议和,从而给了句践“卧薪尝胆”的机会。
又过了五年,夫差听说齐景公死了,齐国的大臣们都在争权夺位,于是便兴师北伐,准备趁火打劫。伍子胥认为“句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今吴之有越,犹人心之有腹心疾也”再次进谏,劝弃齐伐越,然而夫差还是没听,并在艾陵击败齐军,此后夫差与伍子胥的关系更加疏远。四年后,夫差再次伐齐,句践率军协助,同时继续贿赂伯嚭,让他在夫差面前多说好话,夫差则对伯嚭言听计从。伍子胥又一次进谏,认为应该先伐越,否则将追悔莫及。夫差仍旧未听,并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觉得吴国已经大祸临头,便在回国前把儿子托付给了鲍牧。
伯嚭趁机在夫差面前诋毁伍子胥,认为他有谋反篡逆之心,夫差信以为真,派使臣赐给伍子胥一把“属镂之剑”,并告诉他“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长叹,让门客们“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然后自刎而死。夫差听说此事大怒,让人将他的尸体装入袋中,漂浮于江上。吴国的百姓怜悯伍子胥,为他在江边修筑了祠堂,这个地方也因此被命名为“胥山”。后来,夫差在黄池会见诸侯,打算借此号令周天子,结果不料句践偷袭吴国,并杀死了吴国太子,夫差赶紧向越求和。九年后,句践灭了吴国,杀了夫差,同时以“不忠于其君,而外受重赂,与己比周”的罪名杀死了太宰伯嚭。
最初伍奢被楚平王囚禁时,就说伍子胥“为人刚戾忍询,能成大事,彼见来之并禽,其势必不来”,并在得知伍子胥已逃离楚国时,说道:“楚国君臣且苦兵矣。”结果一切都如伍奢所料,伍子胥弃小义,雪大耻,名垂后世。他的复仇事迹虽然没有勾践的“卧薪尝胆”那么为人熟知,却也一样的惊天动地、悲壮雄厚,彰显出了男儿本色,被后世奉为楷模。就如同太史公的评价一样:“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乎?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而伯嚭属于典型的贪财好色、祸国殃民的小人,他的下场也是罪有应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