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碌的复课日
终于要复课啦。
假期里,我们班级已经被几次三番地打扫消毒过。
2月,徐老师拿着扫帚、拖把,把整个教室打扫了一遍,又用消毒喷雾密密地消毒了一次。
3月,学校请了专业公司上门,把整个学校和每间教室进行了专业消杀。
4月开学前,我和童老师又一起把整个教室再次通风、把桌椅摆成一人一位,把地面桌面都再次清掉浮尘。
落花时节,静候君来。
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跟我一样,因为要复课,头一天晚上就激动得睡不好觉。
早上六点,闹铃响就赶紧起身。洗漱,飞速吃完早餐,就戴着口罩出门——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虽然在群里反复强调了不要早到,但是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有什么会比“新学期第一个到班级”更有诱惑性呢?
果然,在学校大门口熙熙攘攘的六年级入校队伍里,我就看到了自己班的学生,浩辰和瑞屹。再进入校园,我又看到了子强、金奥已经在班级门口等候了。放进去也不是,不放的话,孩子们一定越进越多,在门口拥堵着,风险更大。我搬了桌子放在门口,嘱咐他们手部消毒以后再进来。
我数了数,在五年级入校时间之前提前入校的,我班总共25人。
这种时候,学习可以先放一放,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比学习更重要。本学期,我们第一节课开班会,来进行“开学第一课”。
本来我提前准备好了课件,但昨晚接到瑶海区心理健康群的视频提醒,有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录了微课,于是我临时调整了课程安排,先看视频,再对课件进行简单讲解。果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疫情、爱国、感恩、立志、解压,比我之前准备的疫情防护要全面的多。
听完,结合着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方法给孩子们讲解。学校特地请了专家来培训我们,我们再培训孩子。给孩子们提几个要求:勤洗手,入教室前用洗手凝胶消毒;不要经常触碰口罩,改掉抹脸的小毛病;不群聚,即使是课间不要奔跑或群聚玩耍。
面对疫情,我们当然会紧张和焦虑。适当的焦虑,实际上是我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措施,就像车辆出现故障一定会出现警示灯一样,适当的焦虑就像是我们大脑里的警示灯,它提醒我们,要做好防护,不可大意。
下午,我请郭豪帮忙统计哪些同学早到校。很好,下午早到的同学锐减到了11位。希望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温故才能知新
下午一节语文课,本来预设是带孩子默写完两课的《古诗三首》和语文园地里出现的古诗。猜到孩子们速度会慢到写不完,但是没想到他们的速度这么慢,居然一节课下来,慢慢想,慢慢默,差不多只写完四首。
不但速度慢,正确率也低得吓人。这些在网课时听过背过抄过考过的孩子们,在隔了几个月回来默写的时候,照旧是这里错一个,那里错一个的,还把不少朝代和诗人张冠李戴,闹出自己都面红耳赤的笑话来。
在前几天的网课总结里,不少孩子也很敏锐地总结到了这一点:和老师的互动太少,节奏比较快,不懂的内容不能让老师放慢进度一遍一遍地过,自己觉得感觉良好,但是实际上掌握的知识未必牢固。
正如我最近看的《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说的一样,人在很多情况下会高估自己的知识。“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如果一个学生把教科书里的东西看过好多遍,每次看的时候都感觉看得很明白,他会认为已经掌握了,可是一旦考试就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实把一本书看好多遍,只是让我们对这个东西“熟悉”而已,而熟悉并不等于理解。想要真正理解,唯一的办法是考试和测验。这就是反馈!没有测验,你的知识只是幻觉。”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教育方式无不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反馈仅仅出现在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和考试之中。如果是网课,时间短,受限于网速和学生的打字速度以及无人监管时的自控力,就连这些有限的反馈也很容易被忽略,不能像坐在教室一样一节课提问半个班。因此,出现这样的“滑铁卢”也并不奇怪。
好吧,温故才能知新。原定这周进行的“下马威”缓一缓,我们先来管纪律,抓学习状态,把前几个单元的旧知识过一过。
错峰放学要求每个班执行严格的时间节点,不早不迟,这样才能让家长们不久等,不聚集。这边急匆匆带着学生放路队出门,那边跟今天刚上岗陪值日的副班主任张老师交接了一下,提醒她让值日生打扫完后排队出门,我就冲去二楼找许老师领消毒喷雾桶,穿蓝大褂戴手套,开始挨个班级给五年级的教室消毒。消完毒以后把器材一放,就再奔去一楼开会。几个校长们今天大概在校内上上下下奔忙就已经轻松过了万步,自嘲到现在才沾上椅子的边。大家都互道辛苦,然后相互宽慰加油。
出校门已经是五点半。早上六点半出门,晚上六点半到家,这就是一个老师的日常。
这是孩子们复课的第一天,却不是老师们上班的第一天——整个假期,我们一半是教师,一半是工作人员。持续了几个月的每天清晨上报班级情况看,从今天开始早上的校门口测温门和额温枪测温,进入教室早读结束后的二次测温,下午的安全值日和门口教室再次测温……这样的新学期第一天,就这么忙忙碌碌地过。
复课,是专家们根据风险评估做出的慎重考量,这不是我们的专业,所以我们只遵守就好。但是,日常生活和校园里的小细节,我们需要做到实处,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发风险降到最低。
孩子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