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汶川地震的那一年,那一天,我们学校所有的师生都站立在下降一半的国旗下,低着头默哀三分钟。
那一天没有下雨,但是已经忘记了是阴天还是晴天。就像以前无数次集会一样,每个学生都要带上红领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们立正站好排成长长的队列,闭上眼睛,微微低头,双手放于校服裤缝中间,伴着哀鸣的钟声,开始为汶川地震受难的同胞默哀。
半大不小的黄毛孩童,真的知道这样的动作是为了什么吗?又知道多少?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是如何面对这三分钟的静默?站在后排的两个小女生悄悄地牵起了手;有个小男生悄悄睁开一只眼睛看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人动,好吧,闭上眼睛,用刚吃过零食的油腻腻的小手搓搓裤缝;有年龄更小的孩子,失去平衡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地挪动了步伐,又赶紧站回原地,继续闭眼默哀;还有个善感的小女生已经红了眼睛,她又是为谁而悲伤而哀悼呢?后来我了解到,她说在电视上看到受难的人们,让她想起了去世的太奶奶,想着想着就红了眼眶。
时光消逝,我们年龄身高在增长,思维阅历在提升,对于5.12的灾难,对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如今再回看,那一天那下降一半的国旗,像是一座在风中飘摇的墓碑,每一抹鲜红都染着战士和受难人民的献血,今后每一次经过国旗,怎么能不肃然起敬?恐怕这就是每一年都重提灾难的意义吧,为了忘却的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