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晨露
蔗糖姨1
蔗糖姨不叫蔗糖,叫阿珍,之所以这样称呼她是因为她家房前屋后各有一块菜地,地里除了一小块种有各色蔬菜外,剩余的都种了甘蔗。
平日里早晚时分,蔗糖姨常在这地里忙活,松土,拨草,施肥,等到甘蔗成熟了,就砍了用自行车载着去附近的集市卖。
我的绿萝园艺场就在蔗糖姨家的斜对面,它原来是种植发财树的,因为早年发财树销售不景气,价格低落,原来的老板有意转手,我,二哥,还有一个远房表叔,三家一起盘下,再分割成三家绿萝园艺场。
我们初来乍到,对邻居不甚了解,见蔗糖姨常常在门前侍弄她的甘蔗,就随口叫她蔗糖姨。及至后来熟悉了,也改不了这习惯,一直沿用至今。
蔗糖姨家的房子,就在我们大棚的右边,隔着一条小路,走过她家门前种有蔬莱和甘蔗的一小块菜地,便到了她家门口。
相隔如此之近,要叫蔗糖姨过来插苗,不用电话,直接在大棚门口吆喝一嗓子,正在家里忙着活儿的她也能听到。
后来在给我们插苗时,下雨了蔗糖姨可以跑回去收晾晒在外的衣服,中午傍晚可以回家洗锅煮饭,一家人正常的生活完全不会因为蔗糖姨插苗而有所打乱。就像平常一样,该啥时吃饭还啥时吃饭,完全没有改变。
2
第一年,绿萝地苗清明前后种下,六月底七月初开始插第一茬苗。
我们三家各自请了些插苗女工,再加上三家人自己的人手,孩子、老人也因放暑假从家乡赶了过来,棚内天天热闹非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来人往,欢声笑语。
蔗糖姨依旧忙着自己的活儿,有时在菜地侍弄蔬菜和甘蔗,有时骑一部老旧的载重单车,戴一顶早已渍黑的草帽出去,傍晚才回来。
我们偶尔会在一起猜测蔗糖姨出去做什么事,她怎么就这样惘顾我们这边的热闹景象,而不来凑凑热闹呢。
园艺场第二茬插苗开始时,已是九月了,园艺场再没有第一茬插苗时的热闹景象。
一方面,开学了,上学的孩子和看护孩子的老人都已回家去。
另一方面,园艺场能请到的插苗女工越来越少:一是署期工已归校;二是菜场休档期来插苗的女工也回归菜场种菜;三是园艺场需要的插苗工却越来越多。
八、九月份,天气炎热,绿萝地苗长势旺盛,家家户户产量都提升了不少,园艺场的插苗工作也都做不到短期内完成。
因为这样,插苗女工变成紧俏货,我们三家能请到的插苗女工屈指可数。我的园艺场也就只有长期工阿兵夫妇,外加附近的一个老妇人。园艺场的冷清可想而知。
然而,蔗糖姨就在这冷冷清清的曰子里,手拿着割草的赚刀,走进了二嫂的大棚。
3
那天午后,二嫂饭碗一丢,便又去插苗了。二嫂正自顾自低头忙着,不知什么时侯蔗糖姨来到了她身后。
“老板娘,中午都不休息下?”
“哦,我中午没休息的习惯呢。”回头看见蔗糖姨的二嫂赶忙搭话。
然后,两个并不熟悉的女人东拉西扯地聊了一会,很自然地最后绕到插苗的事上来了。
“你每天都忙些什么啊?怎么不过来我们这插苗?”
“我不会插,听别人说很难插,要学很久才会。”
“哪有的事?很容易学的,来,我教你。”
“我手拙,我怕我插得不好,插得不多,老板不喜欢。”
“:没有的事,插苗是计件工资,你插多工资就多,你插少工资就少,没人理会太多。来吧,我负责教会你,学会了就在我这插好了。”
蔗糖姨终于放下疑虑跟二嫂学起了插苗来。
开始时,蔗糖姨学得真的很慢,二嫂让她看自己插,她看的时候觉得挺容易的,可动起手来却无从下手。
二嫂告诉她动作要领:拿盆,装椰糠土,右手拿苗茎上端,直往椰糠土里插,每条之间略有间隔,间隔要均匀,插足五十五条,形成一个圆形。
蔗糖姨照着二嫂说的做,但插出来的盆栽实在不敢让人恭维,那苗枝歪的歪,斜的斜,一端盆子苗就跟了出来。
二嫂要求她坚持重插,并以成功教会阿玉(此阿玉就是我之前写的文章《阿玉,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中的阿玉)插苗为例,鼓励蔗糖姨千万别放弃。
蔗糖姨还真听二嫂的话,她每插完一盆都要交给二嫂验收,不合格就拨掉重新来过,如此反复。待到蔗糖姨能够插出比较象样的盆栽时,二嫂便给她计工钱,工钱日结。
蔗糖姨每天逮着空过来学,有时是午休时候,有时是傍晚时分,天天也能带回十几、二十元,蔗糖姨挺开心的。
一周以后,蔗糖姨顺利出师。出师后的蔗糖姨很自然地就在二嫂的园艺场插苗了。只是蔗糖姨还是新手,二嫂为了让她多练习插苗,没让她去苗棚剪地苗,只让她插现成的已断好的苗。
4
有天,我忙里偷闲去看蔗糖姨插苗,看到蔗糖姨插出来的盆栽整体感觉不是很归整,我就认真地看了她插的过程,发现她不会拣苗,不论长苗、短苗随意插,有时长苗插外圆,短苗反而插内圆。
这样长短苗不分的插苗,盆裁形状很不美观,有时一排短苗之间会突兀地伸出一条叶柄特长的地苗,像鹤立鸡群一般,极具违和感。
我就说,插苗要分长苗、短苗啊,长的插内圆,短的插外圆。
她不懂,我只好蹲下来演示一遍。看我演示完,蔗糖姨还是一脸懵逼样,我只好又拿出地苗比划一番:“所谓长苗就是叶柄长的地苗,短苗就是叶柄短的苗。”
蔗糖姨恍然大悟,总算明白了过来:原来是这样的啊!
以后插苗,蔗糖姨将长苗、短苗各归其位,插出来的盆栽形状逐浙圆整,越来越美观。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些。第二茬插苗很快结束,工资结帐的时候,蔗糖姨满脸笑容。
她说,就在家门囗做活,不用日晒雨淋,家里还能照顾到,我再也不去菜场找零活干了,我就来你们园艺场插苗,休档期我就忙我的甘蔗好了。
蔗糖姨5
因为给二嫂插苗之故,蔗糖姨渐渐与我们混得相当熟络,她出出进进都从我们的大棚门前经过,见了面总是相互招呼,很随意地聊几句。
待到甘蔗成熟了,我们便去她家买来吃,她也顺便给点优惠,荔枝、龙眼成熟时,也会送些果子给我们吃,邻里之间相处极为融洽。
渐渐地我们对她家的情况也了解了一些:她老公在附近一家私营工厂上夜班,她有两儿一女,大儿子在保险公司上班,二儿子在机场上班,女儿已出嫁多年,不常回娘家。
蔗糖姨一家四口,个个可出工,人人能挣钱。二嫂有时会羡慕蔗糖姨,觉得她家没有经济压力,生活一定快乐而富足。
“只是蔗糖姨还这么拼命挣钱,真不知道为什么呢?”二嫂羡慕之余又生疑虑,蔗糖姨听到二嫂的话,脸上并未现出被人羡慕的愉快神情,只是那么淡然一笑,似乎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口。
看看时令已是深秋,一向以炎热著称的广东,早、晚也有了凉意。
有一天,我因为白天出了大批量的货,累极,晚上早早地便上床睡了。
因为天凉,我睡得安详舒适。
正酣睡之际,猛然听到“呼”地一声,紧接着是摩托车开足马力疾驰而过的声音。我一坐而起,摩托车声远去,过了一会,也就三、五分钟的时间,刚才那摩托车声又呼啸而至,接着又远去。
如此反复多次,扰得我没了睡意。这摩托车前前后后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方才停歇。
第二天一早,我们几家园艺场的人碰面都不约而同地谈到昨晚的摩托车扰民事件。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知道谁在深夜里来这路况欠佳的地方飙车。
“好在是夜里,要是白天,我真怕出事故,”二嫂不无担心地说,“我去村里打听一下,看是怎么回事。大家以后注意点,听到有飙车声,老人、小孩尽量别去路边,避着点。”
中午时分,二嫂带回了大家想要的消息。
原来飙车的是蔗糖姨的大儿子!
村里人说,蔗糖姨的大儿子早年谈恋爱时受过挫折,打击过大,精神上出了点问题。
每年春暖花开或是季节转换之时偶尔会发作,一发作起来就会飙车,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会骑着摩托车在村子附近转圈,“呼”地绝尘而去,“呼”地又呼啸而来,看得路人胆颤心惊。
除了飙车,有时还会唱歌,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音箱开得震天响,拿着话筒歇斯底里地唱着刘德华的《忘情水》,一遍又一遍,直唱到精疲力竭,累极而眠。
我们万没想到,那个平日里总见他西装革履,头发油光发亮,提着电脑包从我们大棚门前经过,光鲜亮丽的蔗糖姨的大儿子,竟然会有这样不堪的一面。
让我们震惊的还有蔗糖姨二儿子的职业。
他是机场技师!
这一点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二儿子的身高长相与大儿子绝对是不同版本,相比大儿子的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白领形象,二儿子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个农村到城里打工的保安形象。个子不高,也就一米六多点,最多不超过一米六八,很朴实的脸蛋,很随意的衣着,憨憨的表情,木讷而不善言辞。
“村里人说,这老二读书技术学得不错,是机场直接去其学校点的将呢。”二嫂说,“人不可貌相,还真是这个理。”
两个儿子都已到了适婚年龄,老大有恙在身,老二埋头工作不善交际,我想,这些或许就是蔗糖姨所忧心的事吧。
6
待到十一月插第三茬苗的时候,园艺场的插苗人手已到非常紧张的关口,插苗大军中的菜场女工已完全退场,老人小孩也在家在校帮不了忙,各家各户自己也抽不了多少人手出来插苗。
此时的园艺场家家都有数量不少的成品盆裁,要管理水、肥,还要抽调大批人工进行大批量出货,请插苗工成了炙手可热的难题。
我率先开插,二嫂有两个远房亲威的加入,遂将蔗糖姨让给了我。
蔗糖姨于是成了我的插苗女工。
因为蔗糖姨只是插过现成的苗,并未剪过地苗和断苗,我就简单告诉她如何剪地苗,如何断苗,便由着她去干了。
这样做,一是,我一人打理园艺场,有太多的琐琐碎碎的事务要忙;二是,我想当然地以为剪地苗、断苗都是一件易学的事,尤其是农村妇人,这类活简直可以无师自通,再不济也应该一学就会。
然而,我高估了蔗糖姨。
蔗糖姨拿了剪子去地里剪苗,绿萝地苗有点像番薯藤,很长一条,有些甚至一条就三十几片叶,而且叶下还有侧生根,蔗糖姨便拿着这一长条的尾巴去找蔸根,绿萝藤蔓相互缠绕,伸展很远,蔗糖姨弄得满头大汗,半天才剪出一条。
我笑着告诉她可以从中间剪断,分几截来剪。她听了,竟又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蔗糖姨身为农村妇人,可这些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确实有点让人大跌眼镜。我想,若将她像学生一样归类,应当是笨拙型吧。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竟然慢慢佩服她,以致喜欢上了她。
开始几天,蔗糖每天插不了多少,我以为她只是手生而已,而用她自已的话来说却是根本没学会。
她的话让我大为诧异,她说:“我感觉我以前设学会,是小钟来了才学会的。”
小钟是一名广西籍的插苗女工,她只来我这插过一天苗便走了。蔗糖姨说,她看到小钟插得飞快,插出来又很漂亮,就站在小钟身后看,小钟大概知道她是菜鸟级插手,便边插边讲解一番动作要领,又放慢动作演示了几盆。
没想到,蔗糖姨就那么一下子又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了。她说,之前看我二嫂插,东插一条西插一条,左插一条右插一条,然后自己还没缓过神来,她就把一盆插满了,而且形状不错。可是自己照着插,却总也插不好。觉得不好又抽出重插,如此反复,自然插得极慢。可是看小钟插了两遍我就会了。
我知道,小钟用的插苗法叫作双线划圈法,很多熟手都采用这种方法。
这种方法掌握后,插苗速度很快。插的时侯分两条线沿盆周划圈,外圈用短苗,内圈用长苗,插时一前一后间隔,边插边随手转圈,两圈围成后,中间所剩位置不多,再在中间空位处朝不同方向补上一条,盖上椰糠土即可。
这回轮到我恍然大悟了:原来蔗糖姨没跟对师傅啊!
二嫂经营园艺场多年,是插苗老手,她平日里做事风风火火,手脚极为麻利,动作飞快。因为熟练,她插苗用的是乱针法,所谓乱针法就是随手拿随手插,左手递苗右手入盆,用余光判断长、短苗,哪儿有空插哪儿,见缝插针,直至均匀插满即可。
二嫂演示时也定是手脚飞快,看得人眼花瞭乱。蔗糖姨这种笨拙型的菜鸟能看得懂才怪呢。
找到方法后的蔗糖姨一天天进步着,也一天天让我对她刮目相看。
一方面,路子对了,蔗糖姨每天插的盆裁形状越来越规整,数量也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蔗糖姨身上让我着到了阿玉的优点。
绿萝盆栽180规格的行内约定俗成五十五条,如果老板自己插,根据地苗粗壮程度可左可右,但不会离太远,对于插苗工便硬性规定五十五条,因为如果弹性规定,有些插苗工会不管地苗好坏,选择下限要求,即便是硬性规定,有些投机取巧的插苗工还是会少插那么几条,以提高计件数量。
因此,老板一般会冷不丁的抽查几盆数数条数,以鉴定插苗质量。我也抽查过蔗糖姨插的盆栽,条数足够,有时还有多出的。
蔗糖姨说,她边插边在心里数,条数够了,如果形状不够圆整,或分布不够均匀就补上几条。
蔗糖姨为了盆栽的整体美观,竟然不顾自已插苗的计件数量,确实令人敬佩。
蔗糖姨一天天的插着,她不紧不慢地每天早点后去苗棚剪地苗,然后断苗,插苗,中午回家做饭,饭后再继续工作,直至下午六点多便收工回家。
7
因为地苗长势旺盛,园艺场又请了几名插苗女工。这些女工全都是专业熟手,说是专业,是因为插过几年,对剪地苗、断苗、插苗都非常熟练,因为插多了有经验,何时割地苗、割多少地苗、插苗的深与浅等都根据天气、季节有自己的安排。
她们一到,蔗糖姨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从她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她上地里剪地苗的时间提早了,清早就剪好将近一天的地苗,然后学着那些插苗女工的样,将地苗码好,用黑网盖上,再在黑网上撒了清水,以保持地苗新鲜度。然后才坐下断苗、插苗,下午四点左右插完早上剪的地苗,便又像那些的女工一样上地里剪少量地苗,再插完这些地苗便回家。
这样坚持下来,蔗糖姨插出的盆栽数量增加了不少。
蔗糖姨跟这些插苗女工相处,非常注意她们之间的言谈,特别是涉及插苗的方法问题,她都特别入耳,从这些女工身上,学到了怎样合理安排一天的插苗时间,她学到插苗深浅的利与弊,学到了春夏插苗与秋冬插苗的区别,学到怎样插冠幅大,怎样插利于盆栽出芽生长,如此等等,甚至还学会了加班,晚饭后也来插一、两小时再回家洗洗睡。
8
蔗糖姨有个要好的姐妹,说话嗓门特大,我们私下叫她嗓门姨。她们以前|总是一起去菜场做零工。蔗糖姨在我这插苗时,嗓门姨来叫她去菜场做零工,说是做零工工资比插苗来得快,而且多。蔗糖姨被她缠着去过一次后再没去过。
她说:我在这插苗一天的工资是比不过菜场零工的工资,可菜场的劳动强度大,活儿更累,在露天菜地,风吹雨淋太阳晒,哪有插苗坐在大棚里吹着风扇做事舒服。菜场的活是零活,有一天便做一天,没活了便走人,自己还得到处找活干。一个月下来,真正做工的时同没几天,而我在园艺场一坐,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月余两月,甚至连场插绿萝园艺场地多的,夏季天气炎热,地苗长势旺,这一波地苗没插完,下一茬的地苗又能割了,所以中间不停歇连茬插)。工资总计下来要比菜场零工高出几倍呢。况且于我,园艺场就在门囗,多方便啊,做事赚钱与照顾家里两不误,家有急事,我还可随时走人。
蔗糖姨会这么想,看来,蔗糖姨不笨。我想,她应该算是表面愚钝、反应迟缓一类人,只是她内心够坚持够坚忍,经过不断学习,她一点点地提升着自己,也给教她的人一步一惊喜。
等到在我这一茬苗插完,短短月余时间,蔗糖姨完成了从莱鸟级插手到专业熟手的锐变。剪地苗,断苗,插苗,这些基础性的技能自不消说,剪地苗如何留蔸根有利于地苗的再生长,春夏插苗与秋冬插苗应注意些什么,椰糠土装多装少应跟随季节的变换……这些她都能做到胸有成竹。
9
又一茬插苗期到了,蔗糖姨的插苗工作区多了一个男性的身影,那是她老公。她老公是某私营工厂的门卫,值夜班。他那夜班没多少事,只要人在那就行,值班时也可以睡觉,老公晚上值夜班不耽误睡觉,蔗糖姨拉他来帮忙,夫妇俩在为着两个儿子努力着呢。
蔗糖姨(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