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雪堂书屋哲思宝藏
《论语》我思:《为政篇》11温故而知新

《论语》我思:《为政篇》11温故而知新

作者: 苦涩的答案 | 来源:发表于2021-07-30 06:54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的知识的时候,能有新发现和新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我思】

    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再读却有着以前没有的认识。

    “温故而知新”,从字面的理解就是温习旧的知识,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如果仅仅是这样,那我觉得我也可以当老师了,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会有人愿意当我的学生。

    目前读到的《论语》中,与“温故而知新”异曲同工的有“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和“告诸往而知来者”。前者是孔子赞扬颜回大智若愚,后者是孔子在回答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时,子贡联想到《诗经》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指学习、修养需要像雕琢玉器般,坚持不懈,耐心细致。

    但仅仅这般联想,仍不能为人师。因为这种方式最多算是博闻强识,仍然处于“温故”的范畴,而不是“知新”。

    张居正曾说:“君子之学,不以记诵为工,而在于能明乎理,不以闻见为博,而在于善反诸心。”

    学问之道,在于明理,在于反诸求己。同样的道理,我在读过的书中也略有体会。

    《这样读书就够了》、《实用性阅读指南》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都是介绍读书法的。不管是便签法、标记法还是笔记法,都强调摘录的是“对自己很重要”、“能联想到自己经历”的句子,没有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感同身受的感觉,那一句话在作者看来再重要,对读者而言也不是重点。当然,这是针对阅读致用类书籍而言。

    不管是温故、知新,还是摘录重点,关键在于思考。因为“知新”并不是仅仅是我又知道什么新知识,而是要以经历为基础的。经历了,思考了,深刻了,再以教书育人。

    宋代司马光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那为什么一位帝王会给这套书这么高的评价?如果仅仅是扩展知识面,那其实《资治通鉴》中的故事在其他史书中都有,司马光只需要把故事汇总,编写一本故事汇就好了。但稍微读过《资治通鉴》的人都知道,《资治通鉴》可不单是故事,它是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简单说就是帝王之书。

    喜欢看历史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所以说读史使人明智,颇有点“温故而知新”的意思。但更多的人看历史就是看个故事,茶余饭后多个谈资。

    为什么同样的史书,读史的人感受却不同呢?答案也还是在“温故而知新”当中。

    史书记录的都是国家大事或者重要人物的言行,跟普通人、职场人的遭遇似乎相去甚远,但道理是一样的。

    会读史的人能在读史这种“温故”的方式中读到通行的“道”,参考古人的智慧解决当下的问题,从而完成“知新”。“知新”知多了,这样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这样说来,“可以为师矣”中的“师”可不是传授知识的人民教师,颇有股人生导师的味道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我思:《为政篇》11温故而知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mf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