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往事如烈酒首页投稿光阴的故事
知青,知青 …… (7)——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

知青,知青 …… (7)——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

作者: 陈玉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21:46 被阅读351次
图片采自网络

1973年上半年,福建一小学老师写给毛泽东主席的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传达到全国各地。这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大海中掀起滔滔巨浪,全国城乡各地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在我们县,县委召开了扩大会议进行传达、学习、贯彻和部署。召开了县属机关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就做好知青工作进行动员。抽调国家干部、再教育小组长和知青代表分组分片对全县的知青工作进行全面大检查。

图片采自《知青志》

当年7月,是教育 “斗、批、改” 后首批学生完成中学阶段学业的年份。而我们正是在完成两年初中、两年半高中学业之后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虽然觉得不伦不类。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在等待上山下乡的一声令下。

图片采自《知青志》

我们要感谢李庆霖,全国的一千多万知青都要感谢李庆霖——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下林小学老师。是他上书毛主席,直諫下乡知青们的艰难困苦,哭诉他们“无米之炊”的困境。促成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知青政策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变了当时及之后千百万知青的命运。

图片采自《知青志》

12月,我们终于得到了通知,县里将以组建知识青年队的形式安置我们。那一天,县里也以前所未有的隆重场面,欢送我们上山下乡。组建知青队后,,县里为每个知青队配备1——2名国家干部带队,安排不少于1名贫下中农代表负责生产安排和管理。当年开始,县里每年高中毕业的城镇学生,都以新组建知青队或充实到老知青队的形式进行安排,直到1978年的最后一批。

图片采自《知青志》

也是1973年12月开始,县里每年都接收赣州地、市商业系统的知识青年。他们以父母所在的公司为单位组建知青队,由公司抽调干部担任带队干部,由公社抽调贫下中农代表驻队。直到1979年最后一批。

图片采自《知青志》

1974年起,县知青办对仍在生产队分散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进行集并,采取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措施,或安排在公社农科所、农林场,或单独组建知青队。并且同样选派国家干部驻队协助管理。自1973年起,全县共创建知青队(场)38个,几乎遍及每个公社。

图片采自《知青志》

组建知青队安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相较于原来 插队落户的单打独斗、单人独灶的形式,有了明显了改进。通过集中管理,知青们思想方面更为稳定;生活方面一日三餐热饭热菜、热水洗澡;生产劳动方面统一安排,各尽所能,互相关心照顾,等等。

图片采自《知青志》

知青队为集体所有制形式,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知青下乡头两年国家拨给一定的生活补助,之后则完全靠知青队劳动分红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赣州各公司组建的知青队,其所在的公司能够给予相对多的资金和项目方面的支持,知青队的收入和效益相对要好。而其他知青队由于基础、条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均各有优劣差异。年终分红,好的略有进账,一般的或抵掉一年的吃饭钱,差的甚至连饭钱都不够。

知青,知青 …… (7)——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安远县知青志》出版二十周年

这是我保留至今的一张分红表。1974年(下乡第一年)知青队年终核算后,分值只有1角7分钱。当时就连这么低的基数队里都拿不出钱分红,一直拖欠着。1977年年终结算后,在我的提议并请示了主管我们的县果园场领导后,我们补发了仍在队队员的分红款。由于收入有限,那些已经离开了知青队队员的分红欠账,则没有列入分红名单,直到知青队撤销。

记住了,知青队还欠这些老知青1974年的分红款!

                      2018年6月3日于深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拥抱阳光的石榴姐:老知青啊
    陈玉生:@拥抱阳光的石榴姐 💪💪💪
    拥抱阳光的石榴姐:@陈玉生 老知青经历的岁月,都是中国史上不朽的篇章
    陈玉生:@拥抱阳光的石榴姐 老知青一枚!😀
  • 陈良心:向老知青学习致敬!
    陈玉生:@陈良心 😛😛😛
  • 闲雲鹤:往事如烟,不堪回首,知青之路是一条艰辛,苦澀,难以忘怀之路,个中之味,只有知青能解。
    陈玉生:@闲雲鹤 是的,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然虽同为知青,我更敬佩你们,因为你们经历了更为艰难困苦的插队过程。

本文标题:知青,知青 …… (7)——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hoj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