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发现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成立后(即1973年初),档案资料相对比较齐全和完整。而之前的五七大军办公室期间(同时管理下放干部和插队知青),资料残缺不全,甚至缺档。因此,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县档案馆,在更大的范围内搜寻知青上山下乡前期即插队期间的资料内容。
图片采自《知青志》我在整理和审看这些资料素材时,发现这些资料素材(县级会议文件、典型材料、先进事迹等等)中,大多是反映上海下乡插队知青在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中的先进典型事例,而记载本地下乡插队知青在农村的先进事迹的却是凤毛麟角。但是在受省、地区表彰的先进人物中,本地的知青同样榜上有名,比如陈木朋、李金英等等。
图片采自《知青志》对于这种资料的多寡偏颇,我的理解是,上海知青从大都市来到农村插队落户,本身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举动,他们从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都市人锻炼或者熬成了一个 “农村人”。所有这些群众是看得见的,各级组织也会记录在案的,他们取得的成绩也更加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志书的编写中,我们打破惯例,对人物方面的内容有所放开,突出人物的事例也随文穿插,并且是以上海知青人物为多。
图片采自《知青志》“在上海知青中,还涌现了不少劳动能手和先进典型。他们中有长沙公社光明大队第四生产队的王振南(会计兼保管),群众称他是贫下中农的红管家;有版石公社养猪场的孙仟花,三年如一日,坚持养猪400多头;有龙布公社五丰大队邹金、双芫公社固营大队薛晓辉等,研制、培育5406、920微生物土化肥、带土育秧技术等;有车头公社孔田大队知青班、孔田公社和务大队浦启玲等坚持为贫下中农办夜校;还有龙布公社五丰大队姚庆珍担任民办教师四年不回家,热心教育事业的典型。这些先进典型还被作为赴沪学习汇报团成员向上海市、区和有关部门及家长们进行汇报。”(摘自《知青志》)
图片采自《知青志》上面这些事例也回答了之前不少人持有的疑问,上海知青不仅坚持下来了,而且还能吃苦,有的还干得很出色!
图片采自《知青志》这份表格是一份原始表格。对于表格高分区中的得分者,并没有找到相应的文字说明。也就是说不知道是哪些人取得了这么高的劳动工分!在当地农村,壮劳力(犁、耙、辘轴等主要农活都会)每日劳动工分最高底分为10分。按一年出满勤计算,还要有不少的定额工日,才能取得这么高的工分数。我不怀疑表格有假,并且现在质疑其真假已没有任何意义。
而有名有姓的是镇岗公社镇岗大队的上海知青王庆杰,“自下乡到1972年底,三年多未回家,安心生产队劳动,1970年做工分2500分,1971年做工分2700分,年年进钱”。如果按他每日劳动工分底分8分来计算,他必须全年要出勤330天以上才能达到2700分的工分数。一个上海下乡知青,在不长的时间里,要适应农村的艰苦生活,繁重的生产劳动,还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人们不能不为他们的精神、意志、毅力感到敬佩!
2018年5月27日于深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