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光阴的故事往事如烈酒潇湘文学
知青,知青…… (8) ——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

知青,知青…… (8) ——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

作者: 陈玉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6-10 21:14 被阅读278次
    图片采自网络

    前不久,我和我的亲家在一起聊起了上山下乡的话题。聊着聊着,我们一起哼出了《南京知青之歌》中的一段弦律。这首歌在我们下乡的时候就流传着,并且我们还知道这是一首禁歌。虽然是禁歌,但暗地里还是有人哼哼着。当下,一个是来自黑龙江的老知青,一个是江西老知青,不约而同地哼出一段知青老歌,足以说明,老知青的经历不分东西南北,都是共同、共通的。

    这里想要说的,是那个时期知青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情况。

    图片采自《知青志》

    当然,这和当年整个中国大地的政治环境相关。作为知识青年的一代青年人,正是需要读书学习和长知识的时候。然而 “文化大革命” 革了文化的命,想读书没有书,书市上只有领袖著作和一些政治观点极强的读物。那些中外经典的名篇名著都被当作 “封、资、修” 的东西实行了政治禁锢。电影银幕和舞台上只有经典的 “老三战” 、“八样板”,且长演不衰。虽然这些是看了又看,都能跟着背台词的老电影,那时只要听闻哪个大队村庄要放映,不管十里八里的都象小孩似的要去赶场子。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文化精神营养是如何的饥渴馈乏。

    图片采自《知青志》

    当然了,知青们都是一群朝气蓬勃、青春活跃的人群,他们中不乏一些文艺爱好者。于是自编自导自演,娱乐自己,活跃大家也成为了知青们的积极行动。在插队下乡期间,最为活跃的是下乡在江头公社的安远中学 “老三届” 知青文艺宣传队和下乡在版石公社的上海知青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他们虽然分散插队在各个大队,但经过公社的统一组织,在农闲时节集中进行排练,然后到公社各个大队进行演出,深受广大社员群众的欢迎。这些文艺宣传队队员中,不少人后来还成为了重新恢复组建的县采茶剧团的骨干力量。

    图片采自《知青志》

    组建知青队后,人员更集中了,活动也更统一了。不少知青队在农闲时节都利用早晚时间开展教唱革命歌曲或组织文艺活跃分子排练文艺节目,活跃知青业余生活,或在重大节日期间为社员群众进行宣传演出。

    1975年3月,县知青办还抽调各知青队的文艺骨干到县采茶剧团进行三个月的学习培训。期间还安排他们到各公社和知青队进行巡回慰问演出。通过培训骨干,带动了各知青队的文体活动的开展。

    图片采自《知青志》

    还别说,那时农村社员群众都很喜欢或者很欢迎知青们的文艺演出,不管演得是好是坏,是否精彩。也许是那时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太枯燥了,太单调了,太缺乏了的缘故吧!

    比如我们知青队。有一次驻队贫下中农代表提出要我们排练几个节目安排时间到他所在的大队进行一次演出。于是大家伙都积极地筹备着,会的和稍微会一点的都分配了任务。到了演出的那天下午,我们赶到了下河大队,受到了大队干部的热烈欢迎,并且宰鸭炖肉的招待我们。

    图片采自《知青志》

    晚上,大队部门前的晒场就是舞台,挂一个大灯泡就是舞台灯光。我们队员中都没有会玩乐器的,那就多上一些舞蹈、表演唱之类的。而唯一的“乐器”就是我的口琴,它也派上用场了,为一个队员的男声独唱伴奏。唱了两首歌,一首是《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还有一首忘了是啥曲子。

    这些节目中,除了女队员表演的到位一些,独唱男队员的歌喉优美一些,其实整个的表演都说不上精彩。然而前来观看的社员群众还不少,并且还得到了他们的热烈掌声!

    图片采自《知青志》

    呵呵,我这个从没有上过舞台的人,也登“台”了!

                        2018年6月10日于深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青,知青…… (8) ——写在全国大规模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dfq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