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书汇好书推荐读书
《乡土中国》一本不太难的社会学入门书。

《乡土中国》一本不太难的社会学入门书。

作者: 不易推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19:48 被阅读0次

    这本小书文字简单直白而影响深远,对读者的要求程度不高,更像是社会学的科普入门书。书中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注重安土重迁,所以能够成稳定的社会系统,能依靠礼治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又提出中国的乡土社会实际上是一个人情社会,有别于西方社会,预见了现代进程中人情礼治社会与法律法治社会的冲突。费孝通先生通过整理“乡村社会学”讲课材料汇集成这本书,提出了至今仍为重要的诸多观点。如关于中国人情的“差序格局”、长老统治和礼治秩序。相信看完这本书的朋友,能对乡土中国多不少理论和现实的认识!

    开篇明义,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乡土社会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人只能依赖粘附与土地,然而土地并不会移动,所以中国乡土是长期坚持在固定的土地上的,这样,便会形成小和大的地域分隔,比如一个村庄和另一个村庄之间的孤立,更大的是县与县的孤立。在这样相互隔绝和自给自足的基础上,一个村子里面的人相互认识,比如我们也常听长辈这样说:这孩子是我从小看长大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这样一个稳定的社会有什么好处呢?地方性的限制让我们只能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因为环境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我们从出生下来需要应对的生活、环境下的大多问题,其实早在历代的经验积累中已提供答案,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是,在这种熟悉的环境中,我们是熟人社会,大家不用见外,有什么事说一下就是,这是我们对规矩熟悉到自然的回应。而西洋社会则强调契约精神,害怕口说无凭,因为现代社会实际上是陌生人的社会。

    接下来,费孝通先生提到了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常被人说为自私,没有所谓公德心?所以他紧接着提出自己的理论:差序格局。他认为西洋社会像捆在一起的柴,就是所谓的团体,界限清楚而明了,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但是在我们乡土中国,却发现我们对于“家”的概念其实是比较模糊的,家可以是家人,可以是旁系亲戚,也可以是认识的熟人,甚至大到数不清,比如全世界一家人…..接下来我打算引用费先生原文的话解释说明:“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就构成了一个由每一个个人为中心无限发散出去的社交网络,与别人直接或者间接发生了社会联系,就像投入水中石子引发的波纹,一圈一圈越推越远。儒家讲究“推己及人”和“克己”,从而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风,不正契合这样的由己及人的社会关系吗?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的“人情社会”,而维系这个关系的是我们的私人道德和交往。说到这里,仍然对“公私”观念保持疑问。由上,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公私观念是可大可小的,为自己可以是私,为家也可以是私,为国也可以是私,同样,也可以是公的关系。公私观念在乡土中国是相对的,界限不清的,因为我们是依靠个人形成交际中心,随时可能扩大或者减小。而在西洋社会,则是“群己”,是一个共同的利益团体,是为机构团体谋福利的个人。“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是攀关系,讲交情。”

    想再说一个大家感兴趣的传统观念:男女授受不亲。费先生在书里提出;恋爱是一项探险,是生活经验、生命意义的创造,在于推陈出新,克服障碍。但是,这种激动的情感有害于生育事业,会构成新的社会关系,比如脱离稳定固定的乡土。但在乡土所有的社会关系是固定的,且不需要新的东西被创造,乡土社会追求的只是稳定,所以,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安排和规定,使得他们之间发生激动的情感,而隔离自然是个好办法。简言之便是:爱是激情,它会破坏稳定的乡土秩序。

    如上所言,不及文章的十分之一,但是相信朋友们已经能初窥端倪。我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在我们看来习以为常,但是真正上升到理论时,我们一边不适应感叹不已,一边又暗暗信服。

    《乡土中国》一本不太难的社会学入门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土中国》一本不太难的社会学入门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iik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