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503a486c3b7a379.jpg)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与前篇《祭公谏征犬戎》在结构上完全相同,都是劝谏文章,依然是谏因、谏言、谏果的三段式。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以记言为主,体现了《国语》的一般特点。
只不过,故事的主角由周穆王变成了周厉王,然劝谏的结果却是惊人的一致,“王不听。”
我们知道,当年武王伐纣灭商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
而武王之后的周成王和周康王,则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成康之治”。此时的周朝民富国强,呈现出一派繁荣太平的盛世景象。
然到了康王之子昭王时代,从周昭王开始,西周便逐步走向衰退。
昭王即位后,开始穷兵黩武,他征讨东夷,讨伐荆蛮,虽说在武力上进一步推动了周王室对天下的统治,但他自己却在伐楚途中窝囊地死在了楚国的边境。
昭王死后,太子姬满即位,是为周穆王。穆王是个充满智慧又能统御四方、威震宇内的君王。
他好战亦好游玩,为了给老爹报仇,他发兵讨伐楚国,把楚国打得是屁滚尿流、烧香拜佛。
此后,他便亲自率军东征西讨,打遍天下无敌手,打得对方没脾气。因为他多年的辛勤作战,穆王晚期,周朝疆土已达到巅峰。
“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穆王有雄心壮志,有胆识,有抱负,希望整个天下都留有他的车辙马迹。
然,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 。由于他常年征讨,不在朝堂,最终导致朝政松弛,周朝也进一步地走向衰微。
周昭王时“王道微缺”,周穆王时“王道衰缺”,到了周夷王时王室遂衰。
待到周夷王死后,他的儿子姬胡即位,是为周厉王。周厉王,周朝的第十代君王。
之前我们讲过,君王的谥号是与其生前的品行和作为息息相关的,“厉”在谥法中的解释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由此可见,这个周厉王也不是什么好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e8ca3eaef8bc896b.jpg)
姬胡出生于公元前890年,与很多帝王一样,出生时都会天生异象,这家伙也不例外,一出生就不同凡响。
据史载,姬胡出生时正值冬季,当时天降冰雹,大批牛马被冻死,江河泛滥,地动山摇。
一般来说,大人物降生都会自带祥瑞,据传,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出生时都是天降祥瑞,满屋红光。而姬胡一出生却是自带灾难,可见这家伙的出厂设置里面就自带着邪恶基因。
而事实上呢,周厉王本身也确实是个邪恶的存在。
姬胡的父亲,即周夷王时,周王室已经处于衰落阶段,有些诸侯不来朝贡且相互攻伐,他们与周王室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时王室的权威也在大大缩减。
南方的楚国更是叫嚣出“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并封其子为王,公然叛周自立。而周夷王面对此举却毫无办法。
厉王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即位的,周朝内部混乱、国人阶级壮大且出现国人霸占私田的局面。地方上强势诸侯日益不尊周令,各自为政,完全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厉王即位之初,也曾有一番雄心壮志,誓要扭转父亲留下的这种江河日下的不利局面。
于是,他革除旧典,实行新制,大刀阔斧地实行改革,史称“厉始革典”。
厉王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他需要改进弊政,扩充周王室的实力,重新树立周王室的权威,如此方能更好地统御天下。
然而在具体制定和执行改革方案的时候,却犯了过分激进的错误,遭到了百姓的强烈反对。
那么,厉王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如此愤恨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c8c11f6f69c6e24a.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