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与生活

作者: 七载1 | 来源:发表于2019-02-18 02:20 被阅读8次

该如何形容自己的生活?我不知道。身不由己中唯唯诺诺够糟心、因骨子里的一意孤行撞的南墙够无悔。我何德何能,如此自评是否将自己看的太高尚?我真真不知道。没关系,可能没多少人能一丝不苟的拿捏客观且公正的量尺。

就像史铁生,就像史铁生的生平与自评。很多人接触史铁生,恐怕是从那篇中学语文课本《我与地坛》开始。而我不是,我当时对那篇文章的形容:冗长、寥寥无几的叙事插入太多白描。

时至今日,了解到史铁生21岁瘫痪,59岁离世,38年的光阴里,疾病肆虐全身。我才知道,哦,原来曾有机会拜读他的文章。

他的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死亡赛跑,所以他曾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的乐观和豁达,已经勘破生死之道,领悟尘世得失。

不过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也曾狂躁过,绝望过,伤心过,自暴自弃过。

但是当所有这一切都过去了以后,他开始思考,他还这么年轻,他才21岁,他不得不思考。

史铁生固然很不幸,承受了人世间最深重的苦难。但他也很幸运,用苦难铸就了伟大的人格。

最终他超越生死,不惧命运挑战,顽强而挺立,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出绚烂的颜色。

《我与地坛》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人举起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或许你会遭遇生活无情的对待,但是,人生总还是会有希望的。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我们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史铁生,1951年1月生于北京,中学在清华附中就读。

各项成绩优异,喜欢运动项目,尤其擅长跨栏,是远近闻名的学霸人物。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的活动风起云涌。汽笛一声长鸣,带着一个叫史铁生的“知识青年”驶向陕北延川县的一个小农村,关家庄。

由于历史尘封得太久,“贫瘠”“荒蛮”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的代名词。

陕北当时是一座座的荒山,很少见到树木。人们祖祖辈辈背朝日头,脸朝黄土的耕作,简直是大面积的广种薄收,开荒种地,维持一年的收成和半饱的日子。

铁生当时的主要工作就是放牛,不时几个人聚在一起高唱陕北的信天游。日子虽然清贫,倒也过得充实。

后来他书中写道:“秋天,在山里栏牛简直是一种享受,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者把牛赶到山上,在下山的路上坐下,看书。”

这段时间,或许是他最美好的青春记忆,也是他人生旅途中最灿烂、最感动的内心体验。

一日,他和往常一样,到山里放牛。

遭遇暴雨和冰雹,在沟沟壑壑的黄土高原上,无处可躲。回到家后,他大病一场,高烧不断。

原本以为这只是普通感冒,没想到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玩笑。烧退了,他就感到了腰腿疼痛。一年后,下肢彻底瘫痪。

史铁生在他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这对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是多大的打击啊!这时候,他想到了死。

是选择悲壮地死去,还是是屈辱地活着?对他来说,死其实是很容易的,真正难的是坚强地活下去。

因为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也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既然这是每个人最终的归宿,这一生我们都无可避免,那还不如坦然接受吧。

在那段困顿时期,他每天都在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要不要去死?

第二个是为什么活?

第三个既然活下去,我干嘛要写作?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不停地赶路,从来没有驻足下来去好好想想,我们这一生该怎么去度过?

对于史铁生来说,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后半生只能在轮椅上生活。每天除了看书之外,其余大量时间用来思考人生和参透世界。

李开复曾说过:“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处理事情一般有三种解决方案:

接受它,改变它,离开它。

如果你不能接受它,那就改变它。

如果你不能改变它,那就离开它。

史铁生的第一辆轮椅,是父亲和邻居一起设计、找材料,再拿着各种零件找地方焊接,最后自己安装而成的。

有了它,史铁生就可以从那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出来,在院子里自由活动。

瘫痪后的他一边写作,一边找工作。工作后,每天就摇着轮椅到街道工厂去上班。在仿古家具上画画,每月挣十几元钱贴补家用,一干就是7年。

他在《山顶上的传说》中这样说:

“上帝给你一条艰难的路,是因为觉得你行。如果注定有人倒运,那么还是让我来吧,没有谁能比我应付得更好了。”

就在他开始尝试写小说时,母亲由于长期的积劳成疾,终于承受不住,最终因患肝硬化而离去了。

他在《合欢树》里说: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有那么一会,我甚至对世界对上帝充满了仇恨和厌恶。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人总是不断被这个世界抛着往前走的,人生永远都充满荒诞不经和离奇的故事。

当你觉得很轻松时,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悲剧往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不过他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也曾狂躁过,绝望过,伤心过,自暴自弃过。

但是当所有这一切都过去了以后,他开始思考,他还这么年轻,他才21岁,他不得不思考。

史铁生固然很不幸,承受了人世间最深重的苦难。但他也很幸运,用苦难铸就了伟大的人格。

最终他超越生死,不惧命运挑战,顽强而挺立,让自己的生命之花开出绚烂的颜色。

《我与地坛》里有这样一段话:“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人举起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或许你会遭遇生活无情的对待,但是,人生总还是会有希望的。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我们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生命里的闹剧各式各样,大而化之无非两种,不是悲便是喜往往没有最坏,只有更坏。与其拿过往折磨自己,不如知世故而不世故拿捏自己的成熟。

相关文章

  • 史铁生与生活

    该如何形容自己的生活?我不知道。身不由己中唯唯诺诺够糟心、因骨子里的一意孤行撞的南墙够无悔。我何德何能,如此自评是...

  • 课课上优课---《秋天的怀念》

    一、导入 由史铁生画像导入,简介史铁生生平。补充:是的,史铁生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病痛,顽强地生活,顽强地写作,他,...

  • 我与史铁生

    很早之前就想好好写一些关于我在读完史铁生先生的一些作品后的感想了。说是感想,其实不过就是自己心情不好时的瞎想罢了。...

  • 史铁生与地坛

    在一座古园里,院子荒芜冷落,很少被人记起,直到一个摇着轮椅的男人进入园中,独坐着读书,这座院子和这个孤单的身影,在...

  • 我与史铁生

    我是很喜欢史铁生的,他的文字充满了让人宁静的东西,记得接触到他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与地坛》,后面又拜读了他的《秋天...

  • 与史铁生连接

    元旦的最后一个假日,我到图书馆去借书。临去之前想到的书没有看到,倒借回来了史铁生。这就是缘分,这么有名气的、绕不过...

  • 《我与地坛》读后感

    今天我阅读了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两篇文章,《好运设计》和《记忆与印象一》。 《好运设计》是史铁生...

  • 我为什么要写作

    史铁生曾经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史铁生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史铁生...

  • 每日几句:我要读读史铁生(2022年12月24日)

    史铁生的名字,我早就熟悉了。但遗憾的是,我没有读过史铁生。 今天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感到一种莫大的缺憾,为...

  • 母爱:不能感同身受,但在崩溃中伴你前行

    最近看《我与地坛》,史铁生与母亲的点滴打动了我。与大家分享几个句子吧: 史铁生残疾后她母亲“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史铁生与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d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