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在我的教育信念里面有一句话 : 教育是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它是一个直面生命的发展和一个人心智发展的问题,而绝不是考上大学,将来干什么,能挣多少钱。如果这个问题我们不清楚,等孩子过了30岁,他会找我们来“算账”。家长做教育要能够立足于这样一个点,立足于生命对生命的感动。我在讲家庭教育的时候,我加了几个字,“用孩子的生命感动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灵魂唤醒孩子的灵魂。”这句话是一个标准,也是一个高度,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经常问孩子们一些问题 : “你能不能用5分钟时间回忆起来,你十几年来,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情。”很多孩子想了5分钟还是想不起来。有时候我问父母们 : “你的孩子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我们的家长脑子里马上想到“我病的时候。”我问的是你不病的时候孩子有没有让你感动过。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百分之七八十的家长说“我病的时候孩子给我端过一杯水。”或者“孩子给我煮过方便面。”现在我问当你不病的时候、非常平淡的时候,孩子一个小动作能不能带给你一丝感动,如果没有一丝感动,你基本上失去了你作为家长的教育状态。也就是说,你的心接收不了孩子情绪发过来的信号,接收不了他的信号,甚至接收的是乱码的话,你就没有表达的依据,你说什么都不恰当,你说什么都让人别扭,这是我们立足的空间。本来我提出来的这个教育理念,是我自己、也是几千个孩子用他们的生命感动了我、唤醒了我对教育的重新认识。可能在七八年前我对教育的认知完全依赖于学识、知识,可是后来我发现,这些东西有时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没用的,那需要另一份的东西,这份东西就是发自你内心的,源自你生命本身的内容,说这句话,也是几千个孩子给我撞击出来的。
我要求老师的话,这个标准太高了,我要求我们的家长不为过。因为这两句话里面,把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把教育的本质全部展现出来了。我希望立足于生命和孩子的心智,甚至孩子灵魂发展的角度。
反过来你们和孩子之间有没有互动。我经常让孩子和家长之间做一个实验,相距一米的距离相互对视,能坚持5分钟算及格,有的看不了两分钟,要么家长眼神转了,要么是孩子笑着跑了,尤其是母子、母女两个人面对时,一个人痛哭流涕,一个人嬉皮笑脸。现在我做了大概1000多例这样的实验,我发现很少能坚持5分钟,两个人都能很温和地看着对方的感觉,太少了。如果这种感觉没了,父母和孩子之间这样一种内在的传递没了,你们学再多的教育都是无用的、徒劳的,因为彼此间接收不到相互的信息,因为这份信息是不需要语言表达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多的交流是非语言的,当非语言无效的时候,努力去追求语言表达的时候,这样的教育太累了。这是立足的空间,刚才我讲的那句理念“用孩子的生命感动父母的生命,用父母的灵魂唤起孩子的灵魂。”(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