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公交加火车,黄昏时分我们来到了鹿特丹。印象中这个名字总是和学生时代的地理课联系在一起。当年也曾花了不少工夫来背,现今脑中的信息却是所剩无几了。
鹿特丹是个让人觉得很舒适的城市,若不是因为风车的行程,或许应该多在这里消磨一些时光,抱着相机好好的拍一拍这里创意的现代建筑,沿河走走,多看一看黄昏下的天鹅桥老港口。
Erasmus bridge(天鹅桥)或者在著名的立体方块屋多待会儿。这个建筑建造于70年代,以45度倾斜,每间屋子代表一棵树,所有方块屋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座“城市森林”,这里还有青旅、咖啡馆等各种生活娱乐设施。
cube house
或是参透鹿特丹人存留于日常中的小乐趣。市政厅广场旁长仅500米的街道进驻了几百家小摊贩,奶酪、木鞋以及代尔夫特陶器在此都能以不高的价位得手,用点心思和脑筋的话,能淘到颇有价值的古董和实用、观瞻两相宜的的欧式日用百货。
一路走来,鹿特丹仿佛一座现代设计与新潮建筑林立的舞台。因为旧城早在二战时期就被德军轰炸殆尽,于是荷兰人从瓦砾中重建起广受世人瞩目的现代化建筑。
比如成龙拍摄《我是谁》时滑下的“滑梯大楼”,造型前卫大胆,很有设计感。当然,对我们这样来自北京的人儿来说,建筑的帅气程度远不如“大裤衩”。。。
鹿特丹火车站这晚的住宿是在鹿特丹市中心的一家guest house,一路走过去,街道上绿树成荫,看上去是鹿特丹的中产阶级居住地。经过房产中介时,特意停下来看看房价,便宜的另人发指!一套90平的公寓15万欧,150平的大户型也不过20万欧,这可是在荷兰的第二大城市很好的地段。想想北京的价格。。。满满都是泪。。。
这家guest house的主人是个热情的荷兰老头儿,位于一楼的90平两室一厅的公寓就是我们今晚的住处。戴先森爱极了这套房子,连连夸我预订的好,恨不能在这里住上三天两夜。看看这张厨房的照片,干净整洁明亮又功能齐全的大厨房真是我的心头好啊~
厨房大概有20平米。。夜幕初上,我们向着欧洲塔(Euromast)进军。经过一大片绿地,似乎正在举办音乐节,到处充斥着狂热躁动的荷尔蒙。然而经过这一天的行程,我已经感到非常疲惫,这时候只想尽快到达欧洲塔最高的旋转餐厅,戴先森已经提前一个月在那里预订了晚餐座位。
在兜兜转转中被疲劳和脚痛折磨的我开始抱怨起来,戴先森显然也是又累又饿,耳朵又被我的唠叨折磨,也忍不住开始发火。我俩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吵吵,估计精力都放在吵架上了,居然没一会儿就到了Euromast。。。
Euromast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城市似乎突然放出了迷人的光彩。四道菜的晚餐一一送上,我们举起酒杯相视一笑,之前小小的不愉快顿时烟消云散,这一时刻的红酒似乎也更加甘之如饴了。
一个人旅行,看的是风景;两个人牵手的路程,走过的是世界。旅行往往是曲折的,不是每一天都能提起精神、鼓起勇气,在陌生的城市摸索前进;也不是每个抵达的地方都尽如人意,总有言过其实和审美疲劳。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旅伴胜过一处美的风光,当疲惫时能有人依靠,畏惧退缩时能有人打气,兴奋雀跃时发现身边有人分享,也许,这就是旅行中最大的幸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