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擒孟获的战略意义

作者: 心平气和断舍离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06:17 被阅读6次

三国志没有留下了七擒孟获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了此事。

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久,蜀汉西南方向太守高定、朱褒等反叛,煽动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一起反叛添堵。诸葛亮因为刘备新丧,百废待兴。暂时没有时间处理这些问题。直到两年之后,腾出手来,处理西南的隐患,亲子征讨。

公元225春起兵,秋天收兵。诸葛亮贯彻孙子兵法“上兵伐谋”,注重从精神上威慑敌人,军事上打击和分化瓦解,消灭了其他叛军,对于孟获七擒七纵,孟获表示死心塌地服从蜀汉组织,永不造反。诸葛亮继续让孟获镇守西南,没有留下任何其他军队首领。彻底解决了问题。

孟获在南方少数民族部落的心目中威信极高 。这也是他不断能够折腾的资本。一个人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浅薄,才会对对方心服口服外加佩服。才会产生敬畏。这正是攻心为上的核心要义。也是马谡战略方针“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作战指导思想被采信原因。

诸葛亮深入敌后有充足的准备,有随行参谋长绘制的详细的地图。随时请当地向导了解敌情,这也是准备50万大军的理由,兵力部署多,战斗谋略高超,战争手段丰富。七次作战消灭了孟获身边的铁杆儿粉丝,团结了大部分少数民族首领。

诸葛亮对于南方统一战线的建立和针对孙权集团的联合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巩固的后防线,才能够安心北伐战争。否则有被人抄袭后路的风险,到那时就会顾此失彼,后患无穷。

这一思想被后代军事家不断发展完善,在解放战争中,通过围困长春,促使长春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长春和平解放。

相关文章

  • 浅谈七擒孟获的战略意义

    三国志没有留下了七擒孟获的记载,资治通鉴记载了此事。 公元223年,刘备死后不久,蜀汉西南方向太守高定、朱褒等反叛...

  • 2018-12-21 《三国演义》

    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孔明七擒六纵孟获,孟获终于降了。假兽...

  • 七擒孟获

    孟获借来士兵与诸葛亮大军战斗,说明孟获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正是因为孟获有能力诸葛亮才如此的看得起孟获,为了降...

  • 七擒孟获

    收到了三国演义里面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那么我就要说到七擒孟获了。 七擒孟获这一个情节讲的是,诸葛亮与孟获之间的事,...

  • 七擒孟获

    《三国演义》中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的战争。蛮夷之人崇尚武力,容易被忽悠。诸葛亮采纳了马谡针对蛮夷“攻心...

  • 七擒孟获

    刘备兵败以后,在永安一病不起,永安就是现在重庆奉节。病情越来越严重。他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永安,托付了后事。过了几...

  • 七擒孟获

    诸葛亮到南中,所战皆捷。诸葛亮从越巂进入,斩雍闿及高定。派庲降(地名,距蜀三千里)督、益州人李恢从益州南进;门下督...

  • 历史高手教你如何成为销售高手--【莫蓝尚】

    上次我们聊到七擒孟获并根据历史典故引申到我们的销售中,今天我们继续聊聊七擒孟获这段典故背后另外的销售故事: 这个也...

  • 读诸葛亮七擒孟获随笔

    诸葛亮七擒孟获: 1、一擒一纵:四路夹攻,孟获领兵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 2、二擒二纵:孔明用计,不费一兵一卒再擒...

  • 读三国88一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亮一擒孟获用武力 二擒孟获乃以南蛮人治南蛮人 三擒孟获乃将计就计 亮三擒三纵孟获 获仍不服 统十万兵马欲与亮决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七擒孟获的战略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dl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