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有一只港股,据说是因为债券违约而暴跌80%,当晚该公司澄清说拿到钱了,于是第二天该公司的股票又一度涨幅超过80%。
很多人乍一听觉得是虚惊一场,先跌80%,然后又涨80%,最后应该是不赚不亏。但其实不然,真实结果如下图所示,别说是涨回来,离原来的三分之一还远着呢。

一家100亿市值的公司如果跌了80%,那它的市值只有20亿,如果它想涨回原来的市值就必须翻五倍,80%的涨幅不过是让它的市值回到36亿而已,可见及时止损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做的第一笔天使投资。那个时候我还没入行,主业和风险投资也没有任何关系。
当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热词被李总理提出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自主创业的浪潮。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朋友告诉我有一家创业公司正在寻找投资人,朋友十分看好那家公司的主业,想自己出资投,但由于天使轮的风险巨大,他为了分担风险,就想找几个朋友一起投,股份由他代持。
那家公司的主业是做互联网金融,当时P2P行业正是火爆的时候,我听了半天,都没听明白,误以为这家公司也是做P2P的,当时就有点心动,说要考虑一下(PS: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愚蠢,连别人公司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就想着要投钱。不过话说回来,很多天使投资就是这样,别说是投资人,就是项目方自己都没想清楚他要做的究竟是什么)。
那天回家后,我躺在床上想了一晚上,我想到了战国时期的吕不韦,当年他为什么敢投身在赵国为质子的公子异人?用一般人的思维,那可以说是一个必输之局,异人所处的环境,没有一丝日后能当秦王的迹象。但历史就是这么神奇,最后吕不韦赌赢了,他不仅收获了千万倍的回报,还做了秦国的第二号人物。
吕不韦在那种局面下都敢投,我的局面至少好过他千百倍,为什么不敢投?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第二天就把钱打到了朋友的账户上,让他代持我的股份。
接下来和预想中的一样,那家公司的创始人果然有两把刷子,半年时间又先后拿到了两轮千万级别的投资,公司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增长,坐稳了细分行业的头把交椅。
但是好景不长,在拿到B轮投资之后,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出现矛盾,在公司发展的战略方向上出现重大分歧。接下来的三个月,公司业务不进反退,各种负面新闻频出,内部管理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几个天使轮的投资者都预感到风险即将来临,而且按当时的市值计算,我们的获利已经非常丰厚,所以不愿意再冒险陪他继续走下去,于是萌生了退出的打算。
由于这是一级市场,退出不如二级市场那么方便,需要自己去找新的投资人“接盘”。这一找又是几个月的时间,所幸那家公司在这期间做了几件颇有影响力的事情,我们才能顺利退出,新的投资人也愿意承担接下来的风险。
一年后,全行业遭到“血洗”,据我所知,所有从事那个细分方向的公司,没有一家做起来的,包括我投资的那家。如果当时我再晚几个月退出,不要说是获利,就连本金也得全部赔进去。
站在今天来反思当年,那次的投资虽然可以说是完全靠运气,但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哪怕天使轮的风险再高,哪怕投一百个项目要死99个,这些都没关系。只要把网撒的足够大,只要能做成了一个,收益便是按百倍以上计算。风险投资,其实真正的风险并不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