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灯时代,其实连油灯也舍不得点的。
夜晚所得光照还依靠天光,月亮是最好的友伴。有月亮出来,孩子们就兴奋,到处疯跑。孩子爱听萤火虫的故事。若在一个夜晚,有无数的萤火闪闪烁烁,则世界一片光明。这是怎样一个让人向往的生活!
小学读课文,有凿壁偷光的故事。那时的确有很多家庭是不点灯的。邻居奶奶,属于劳保户。他家泥屋,小窗户,用窗纸糊死了,进不来光。因为人进进出出,时间久了,外屋被人踩出来个坑。进屋先跳坑;进到里屋,再爬出坑来。脚底下看不见什么,到处黑乎乎的。他家更不点灯。
点油灯,为的是照亮,母亲给家人纳鞋底,做缝纫。这时灯草剪短,灯花很小。母亲练出本事,不看,摸黑也能下针。孩子们见到灯花都很新鲜,围拢来看母亲做活儿,或者听故事。
一个月供应的油不多,也舍不得花钱买。非到必要时才用。后来,我们发觉在油田,在野地里作业,他们点嘎斯灯。有人就去扒开他们用后废弃的矿石,剥开外层烧过的粉末,余下一个小小的内核,到家里制作出嘎斯灯。这样省钱,而且很亮,火苗子一窜老长。我也去扒过废弃的矿石,只是好运气不多。
后来有了煤油灯,省了钱,家里才点得起。到我上中学,开始使用蜡烛。其实这也是奢侈的。家里不点,只给孩子读书,在夜校的时候用。我们上夜课,很神圣的,一人一根蜡烛,背一个书包。也有人贪玩,不点蜡烛,跑出屋子去玩。更有人家里预备蜡烛也是困难的,就在别人蜡烛光辉的边缘,借光学习。想起这些,心里觉得苦涩。
当通了电,最兴奋的是孩子。有了电,屋子亮了,而且可以听电匣子。这就让夜晚生活不枯燥。电视是后来的事,很长时间,各家都靠电匣子来拢住孩子。可是,电流不稳,匣子里的声音听起来丝丝拉拉,就像人要断气一样。全凭那时人民专注,支楞起来耳朵。
停电是常事。一停电生活就没趣了。孩子们就跑出去,等来电。大人要是耐不住,也时不时出来看。我们在油田,优先保证生产,所以用户停电,井场还是有灯光的。我很羡慕,以为有电照亮的生活,这就是最好的生活了。
那时,我以为最好的工作就是当一个石油工人。在我们看来,他们很荣耀,生活条件要比我们好。平日有时间都跑到井场,在铁皮子房子的后窗下寻宝。那里一般是垃圾场,石油工人的生活垃圾都从窗户扔到这里。扒拉扒拉,或许可以找到废弃的电池,五号电池。用在收音机里,余电还可以听几天,而且有电池不怕停电了。还有各样的废弃物,拾回家做了用场。即使是个墨水瓶,在瓶子盖上钻个空,吊一根灯草,加上煤油,可以做煤油灯。
不要让他们听到声音,他们会出来赶跑孩子们。我是喜欢挑在正午去。夏天,大太阳底下,可以晒爆皮。大家都不出屋。此时比较安全。现在回味那时的样子,像做贼了。
夜晚是孩子的世界。世界安静了,月亮朦朦胧胧的,大人们不管了,也没有恋想,孩子们就出门来撒欢儿。顺着一条长沟,跑到邻村扔一片土坷垃,如同下雨。闹出动静了,人家村子出来孩子回击,就集体掉头往回跑。孩子都是野孩子。等到实在无趣,我也会看看星星。我是知道星空之美的。最爱看流行雨。
不是常有,有时见到天空雨一样掉落星星。
我会想,星星掉到哪里去了?如果不远,我很想去拾取一颗,看看它是啥样子的。我可以预测的是,每一颗星星都是闪亮的,像是珠宝。
我的童年是被灯光、月光和星光所照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