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籍每日读书师北宸写作工作坊
创业维艰|如何成为1%的幸存者?

创业维艰|如何成为1%的幸存者?

作者: 子易的小手札 | 来源:发表于2018-02-13 13:14 被阅读98次

    █ 阅前思考

    在成熟企业中,各部门组织任务的执行已经形成了既有的商业模式。相比之下,初创企业对管理者技能的要求是要适应不确定性、混乱情况和变化局面。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才能适应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

    创业维艰|如何成为1%的幸存者?

    《创业者手册:教你如何构建伟大的企业》金句:创业企业要做的事不是执行,而是探索。

    █ 五个维度

    一、初创企业并非大企业的微缩版

    有些父母教育小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说“你怎么那么不懂事啊”之类的话。可是小孩子不是大人,这不仅仅体现在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从大脑发育、思维成熟等方面来说,小孩子都无法与成年人相比。

    同理,初创企业也不是大企业的微缩版,它的成长就如小孩子的成长一样是需要不断地“探索+迭代”,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可升级、可重复和可盈利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说,大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经过了探索阶段,它的客户、产品、盈利模式都是现成的;而初创企业一切都是未知的,只是从创始人的理想和信念中诞生出来的一个临时组织,它的客户、产品、市场和商业模式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就算是有商业模式,也只是一块描绘着创意和猜想的画布,既没有客户细分,也没有任何客户信息。

    20世纪初,企业的生产方式多数是一种以产品为中心的开发模式,简单说,就是卖企业可以生产出来的东西。这种生产方式的“新产品导入模式”是这样的:

    首先,是新产品开发阶段,然后是客户测试阶段,测试一般分为封闭测试、内部测试和公开公开测试;产品工程师根据测试得到的“反馈信息”,对产品的技术问题进行修改;最后,进入“产品发布”和“首次客户交付”阶段。

    但是初创企业在应用这一“新产品导入模式”时,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前提,这种模式只适用于那些已明确客户群体、产品特征、市场范围和竞争对手的成熟企业。

    相比之下,没有几家初创企业符合这些前提,有的初创企业甚至连自己的客户是谁都还没搞清楚。尽管如此,许多初创企业还是坚持利用这种模式来管理自身的产品开发流程,甚至以它为路线图去寻找客户。结果就是,在这个不相匹配的路线图的指引下,许多初创公司前赴后继的葬身火海,却还茫然不知。

    Webvan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是一家成立于1996年的美国生鲜O2O企业。它在成功筹集到史上最大一笔投资(超过8亿美元)之后,便耗资4.5亿美元打造了网上杂货零售业务,号称可实现"订购当日上门交货服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Webvan非常热衷于应用传统的“新产品导入模式”,而且坚信当时非常流行的管理思路,如"先发制人优势"和"跑马圈地经营"。

    在资本投资家的大力支持下,Webvan很快便建立了面积巨大的自动化仓储中心,购买了大量货运卡车,而且推出了简单易用的网站页面。此外,还从咨询行业聘请了管理经验丰富的首席执行官。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看似非常完美的商业计划。

    然而就在Webvan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两年之后,公司宣布破产了。两年时间,烧掉12亿美元——那是在2001年。这成为美国创业史上灾难级的失败,使得风投界谈在线生鲜色变,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一家投资公司愿意再为O2O生鲜项目投钱,这也是20年前就开始的美国在线生鲜行业现在反而落后于中国的重要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Webvan短短时间就崩盘呢?

    Webvan在投入运营的最初6个月内,成功获取了47000位新客户,然而每天的活跃用户只有2 000,流失率达到95.7%

    如果Webvan不能快速挖掘更多新客户,同时努力降低过高的客户流失率,将会面临一个很大的危机。然而,和所有的初创企业一样,Webvan坚持按照既定的商业计划执行,持续地加大投资力度。

    此外,Webvan还聘请了开发、营销和产品管理副总监。在首次客户交付仅仅60天之后,这3位副总监就招聘了50多位员工。公司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既定的销售和营销战略展开执行,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听取客户意见和探索客户需求上。

    归根结底,Webvan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准确定位自己的"客户群体",这才是导致它最终失败的关键原因。也正是这一点,让久经验证的“新产品导入模式”失灵,让投资数亿美元的企业坠入深渊。

    二、创始人要走出办公室

    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做好产品定位,做好这一步的关键就是要了解客户的需求,而关于客户的真实情况存在于客户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就要求创始人必须走出办公室,深入客户中间了解情况,甚至体验客户的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够精准描述客户的具体遭遇和行为。这个步骤其实就是“客户探索”。作者特别强调的是,客户探索的工作必须由创始人亲自完成,不能由员工代劳。

    曾经的中国首富,娃哈哈CEO宗庆后,就是数十年扎根市场的典型。甚至有人评论宗庆后说,“他不是在客户公司的会议室里,就是在去客户公司的路上。”

    今年3月底,有人在武汉机场偶遇72岁的宗庆后,看到他不带助理孤身一人,坐经济舱在大厅候机。每年的这段时间都是宗庆后最忙碌的时候,他总是在全国飞来飞去跑市场。从省级经销商到市级经销商甚至到业务员,他都会一一召集他们开销售会议。

    娃哈哈CEO宗庆后

    去年浙江卫视《大牌对大牌》节目采访宗庆后,拍到他的办公室,整齐排列的行李箱,办公桌上放着不知品牌的散装豆腐乳。一年365天,宗庆后几乎天天都在工作,常常是吃住都在公司,全国各地到处跑,扎根一线市场更是他工作的常态,其目的就是要了解客户最真实的需求,只有以真实的客户需求打造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渐提高。

    那么为什么非得创始人这一级别的人亲自去收集这些信息呢?这是因为,重要客户的反馈往往是随意、无法预测的,员工很少能认真听取客户反馈,就算向上级汇报,往往也得不到重视。创始人很容易把他们的发现当成“道听途说”,从而忽略重要的反馈信息。所以说,只有企业创始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客户反馈,及时做出反应和决策,从而修正或调整商业模式以适应公司的发展。

    三、开发“最小可行产品”

    初创企业的资金、人力等等都是极其有限的,所以创业初期,不要贪大求全,要明确和坚决执行开发那些最重要的、最不可或缺的产品功能,即“最小可行产品”。这种开发的目的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时间把这些产品放在客户面前,确定企业是否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能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然后,用这个“最小可行产品”去客户中间测试,不断收集客户反馈,快速迭代更新,从而拿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当然,大多数用户还是希望得到经过完整开发出来的产品,但是最早的第一批用户却是“最小可行产品”的目标用户。因此,企业必须对初次发布的产品进行量身定制,从而满足早期用户的需求。一旦有客户认为你的“最小可行产品”缺乏吸引力或者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你就必须对产品进行迭代和更新,直到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可。

    小米创立初期的做法就有些类似。在小米手机之前,国内手机高端市场被苹果、三星、HTC等国际知名品牌手机市场占据。由于价格高昂,许多消费者,尤其是青年消费群体对这些产品望而却步。而小米,正是瞄准了这一市场,打算生产一种高性价比的手机。

    小米根据市场调研,将目标人群锁定在20到30岁之间的青年人群,尤其是大学以上学历背景的白领人群,因为他们已经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主力军。这类人群对电子产品有着浓厚的兴趣,也较为熟悉。

    此外,小米让消费者(尤其是发烧友)参与开发,每周五发布新版本供用户使用,开发团队根据反馈的意见不断改进,此后的米聊和小米手机皆如此,而且还鼓励用户、媒体拆解手机。

    最终,“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高端的做工、舒适的手感、处理器的性能出色、稳定的MIUI系统,加上高性价比,小米手机一出现,就引发了一场手机市场的销售风暴。 小米手机在第一次开放购买时,仅3个小时10万库存便销售一空了,很多人凌晨就起来排队,最后却空手而归。而这之后的小米生态链战略也几乎都采用了这种开发“最小可行产品”的策略,且大多数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业绩,比如各种挂着小米名字,围绕手机生态链开发的充电宝、电源插座、小米盒子等等。

    四、市场类型决定一切

    企业所处的市场类型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不同的市场类型需要完全不同的客户探索方式、最小可行产品以及市场营销战略。你必须清楚你的企业是要进入现有市场,重新细分市场,创造新市场,还是克隆一个市场,从而确定你的产品定位和竞争策略。

    根据产品和市场的相互关系,目前企业的市场类型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

    1. 现有市场

    如果你的产品进入的市场已经存在,有大量竞争对手,那么你面对的是现有市场。在这种市场下,对初创企业来说,由于客户群体已经存在,所以营销活动就相对比较容易。新产品的运行速度、更新迭代会相对更快,解决问题的成本也相对低廉。但相对应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竞争相对比较激烈,想要成为领头羊已经不太可能了。

    2. 重新细分市场

    如果在现有市场中,你发现有部分客户群体愿意专门购买那些特殊定制的产品,或者愿意用很低的价格购买性能还可以的产品,那么你的企业可能是在重新细分市场。

    当你发现竞争对手太强,没法儿正面交锋,如面对亚马逊、Facebook或微软这种行业巨头时,就可以考虑弯道超车的方法。发现竞争对手尚未涉足的市场机会。当然,初创企业对市场和客户的认知,是重新细分市场的基础。

    3. 创建新市场

    如果你进入的是没有明确定义的市场,在那里没有现成的客户、也没有竞争对手,那么你需要为产品创建新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初创企业成功的机会是很大的。摩拜、ofo就是赶上了共享经济的大潮,他们两家几乎拿下了共享单车整个市场。

    4. 克隆市场

    如果是把其他国家已经得到成功验证的市场复制到本国来,那么你就是在克隆市场。这种方式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市场战略。初创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借鉴或者复制其他国家成功的商业模式,从而针对本地市场的语言、购买偏好,量身定制适合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例如百度、搜狗就是谷歌的复制品;QQ空间、人人网则是中国版的Facebook,而滴滴、快的则是中国版的Uber等等。从小把孩子送国外其实是一种很好的观世界,初创企业都没看清世界,哪儿来的世界观呢?

    通常情况下,初创企业会进入上述四种市场类型中的一种。一旦选择了错误的市场类型,往往会对客户的获取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导致公司死亡。

    五、可逆型决策

    初创企业的决策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可逆型决策”;一种是“可逆型决策”。“不可逆型决策”就像解雇员工、发布产品,决定一旦做出,就是一个很难或者无法扭转的问题。“可逆型决策”,如同技术中出现bug,可以通过系统修复漏洞。也就是说,这个决定虽然经过证明是错误的,但是可以及时调整,让问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

    谁都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决策,但是优化决策,即使局部错误,也可以通过快速复盘,使得决策成为“可逆型决策”。当然,初创企业应当在管理层会议,或者公司内部会议决策结束前,制定可逆型决策,这样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明朝三法司会审

    例如明朝的中央司法机构,三法司——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国家重大案件, 通常由三法司会审。“刑部受天下刑名, 都察院纠察, 大理寺驳正。”在这种比较完善的机构下,做出的决策一般不会有重大失误,即使是有小的失误,通过都察院和大理寺的纠察、驳正,也能挽回,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

    当然,失败的决策也不在少数,但创业成功必须经过的道路就是失败。这里的失败,并非全盘的失败,而是短期的战术失败。这就意味着,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懂得从失败中学习,吸取教训,然后快速做出调整。调整的过程可能会很复杂,甚至会涉及到目标客户或者用户群体的变更。这就更需要创始人在做出决策时,不但要对企业负责,更要对客户负责。

    著名团购网站Groupon公司经过对原有业务的调整,最终以120亿美元成功IPO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型决策案例。

    Groupon的前身是一家名为The Point的服务性网站,帮助人们一同参与游行、抗议和罢工等社交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个人遇到的问题。但因为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用户注册,难以实现商业盈利,公司很快便开始陷入财务危机。

    尽管The Point失败了,但是网站创始人梅森在网站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经过数据分析,梅森注意到,在The Point上,用户参与度最高的活动是团购,于是他决定对公司原有业务进行一次大调整,把精力集中在团购业务上。随后,梅森为网站起了新名字——Groupon,即group(团体)和coupon(优惠券)两个词的组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但对于Groupon来说,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危机爆发后,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大幅下降,商家积压了大量库存,而团购则恰恰能刺激消费和迅速解决库存。于是,Groupon刚刚推出,便受到了商家和消费者的大力追捧。

    Groupon

    Groupon很快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两年多的时间,业务已经扩展到35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遍地开花。2009年第三季度时,Groupon注册人数不足10万,而到了2011年第二季度,注册用户超过了1个亿。此外,公司的销售额从0到5亿美元只用了18个月,当时还没有哪家创业企业实现过如此高速的增长。2011年4月,Groupon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上市文件,并于当年11月份成功上市,公司估值达到了120亿美元。

    所以,创始人要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出现“不可逆决策”的情况,就要进行快速调整,适应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不可逆为可逆型决策。

    █ 结论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要善于,并敢于抛弃大公司传统的产品管理和开发流程,突破思维认知边界,结合敏捷工程和客户开发,不断迭代,建立、测试和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变。回顾我们今天拆书的5个维度:

    1. 初创企业并非大企业的微缩版

    2. 创始人要敢于走出办公室

    3. 开发“最小可行产品”

    4. 市场类型决定一切

    5. 可逆型决策

    入行只是创业者,转身已成创业家,一字之差,却是见山见水的实践所得。然而,这一步跨出去是非常难的,一旦迈出去,开弓没有回头箭,就只能迎难而上。好在《创业者手册》这本书能给处在迷途中的创业者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公司加速前行,在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鉴于本书所涉及的层面很广,我们的解读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感兴趣,不妨细细研读,无论对你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将终身受益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业维艰|如何成为1%的幸存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yj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