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陆小曼,很多人习惯性地给她打上了许多的标签,诸如社交名媛、水性杨花、红杏出墙、耽于虚荣、贪图享受,甚至还会加上堕胎、吸鸦片等等词汇。
后人喜欢津津乐道的,大抵还是陆小曼与徐志摩惊天动地冲破世俗的爱情,以及她和前夫王庚、晚年伴侣翁瑞午之间的生活故事,却少有人去留意她极高的才情和艺术天分。
那么,陆小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我以为,真实的陆小曼其实是一个长期被贬低了的才女,十八岁的她就精通英文和法文,是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外交家。她是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她还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在这里,我其实并不是要为陆小曼写什么“翻案”的。因为这样的“翻案”并不为陆小曼的性情所喜,也是亵渎她的自由不羁之精神的。她生前便不在意那些恶毒的言语,死后又何必在意他人的评说 。只是我还是不能免俗,不能不把这些绮丽而凄婉的故事从前尘旧土中掘出,我唯恐我喜欢的那些人被一次次误读,最终失去了她们原本姣好的面容和美好的品性。
诚然,陆小曼可能没有林徽因那样的女神气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也没有张幼仪那样被爱情抛弃又华丽转身的传奇性。但在她们这几个民国女性之间,我还是毫不掩饰自己对陆小曼发自心底的偏爱。也毫不掩饰自己对一些人关于陆小曼偏见的鄙夷。如果也跟解读《红楼梦》一样的去解读她们,我觉得陆小曼和林徽因就如同林黛玉和薛宝钗,一奇一正。陆小曼就是那个奇,林徽因就是那个正,奇是剑走偏锋,正更是复杂,是各种因素互相制衡而形成的一道所谓的平衡。
我曾经写过一个文章,叫做《林徽因,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她,结果遭致徽因迷们的反对和抨击。这种情结我是能理解的,人们希望心中的偶像完美无瑕也无可厚非,舍不得别人哪怕半点的微词都是情有可原的。
但其实,徐志摩之前,陆小曼便是名动京城,享誉大江南北的美女才女,其声誉之盛,更有胡适之先生所云:北平不可不看的一道风景 。而林徽因之于徐志摩之前,断无这样的美名远播。林徽因借徐志摩之诗歌中款款走出,充满了诗情画意,自有一番先声夺人之势,也因此在诗人的词句中被人怀想被人惦念 。
陆小曼的生活确是奢靡的,其实她的人是极其单纯的。据说在陆小曼与前夫离婚不久,大洋彼岸的美国好莱坞的影业公司就给小曼汇来了5000美元邀请她去拍电影。小曼因为母亲年老及与徐志摩正痴爱难分之际,自然是一口回绝了,并把款项原封不动打回去了。
很多人对那时的社会生活并不了解,也并不清楚陆小曼的出身背景,以为跳舞便是奢侈堕落的腐朽生活。其实,陆小曼从小家庭优渥,她是那个时代受到最好教育的女子,从小在上海上幼稚园,6岁进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女子附属小学读书,13岁转入法国人办的贵族学校北京圣心学堂读书。如她与王赓的婚礼,仪式之甚,轰动京师。
徐志摩不能给陆小曼提供丰厚的生活,这不是陆小曼的错,因为她从出生到嫁给徐志摩止,一直生活在富足无忧的环境中,从来不为衣食住行操心。因此,陆小曼一直是性情的。她既不懂得用自己的才华为自己博取声誉,甚至也不知道用自己的才华为自己谋取生活,所以她终其一生只知道依靠他人而生活。
总之,我觉得用现代的眼光来评价陆小曼,她只不是一个最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最平常不过。她最可贵的品质是真实,没有找任何借口粉饰自己,没有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爱就是爱,不爱就是放手。只是,她比起一般的女人来,她更是一个情感的觉醒者,不愿逆来顺受,是有个性的少数女子。如果宽容些的话,她也只不过是一个喜欢抛头露面的另类女子罢了。
陆小曼:一个长期被贬低了的才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