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岁月无情,眼看新年即将来临,心中荡起无限涟漪。
现在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有过年在酒店预订年夜饭的,有去国外旅游过年的,……。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年少时的春节。
那时的父母比较忙,过年所有的事都要他们操持。由于那时经济不好,平时很少吃到美味,只有过年时才能解馋。
从腊月初五开始,慢慢就有了年的气息。一大早,母亲开始煮五谷,里面有玉米、麦仁、豆类等五种谷物,煮熟后还要给家里的牲畜盛一些。母亲说:“家里的口粮少不了牲畜的,都吃些不让任何一个饿肚子。”
到了初八,又有母亲忙的了,一早起来和面擀面条,做臊子,做腊八面。下午就得包饺子吃。由于我们年龄小,所有这些都是母亲一个人忙来忙去,但她看着孩子们吃饭时的表情,脸上挂着笑容。
腊月二十三就算小年了,这天家家是要烙饼的。母亲告诉我们,“灶爷明天要去熬娘家,要带上饼子上路,不能饿着,她可管着咋们一家的吃食。年跟前她会回来的。”晚上,母亲会选最好的九个饼放在盘中搁在灶台上,叽叽咕咕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儿时的年味|心灵深处的记忆接下来的日子更忙了,购买年货,打扫庭院,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那时的新衣服大都是母亲亲自缝制。白天忙别的,只有晚上才做衣服,母亲精神饱满,看不到她的疲惫。无论如何,在新年的第一天,孩子的新衣服是要缝好的。
腊月二十九,就得过油锅了,炸花生米、虾片、瘦肉条和红薯块等。
三十是最忙的一天,父亲忙着把所有的垃圾倒出去,然后贴春联。中午,父亲还要带着哥哥去爷爷的坟前烧纸钱,请祖先们回家过年。母亲则忙着蒸馍、包饺子。那时的除夕,母亲每次都要忙到晚上一点,有时顾不上做年夜饭,总是吃蒸出来的包子。
儿时的年味|心灵深处的记忆一到十二点,到处都是鞭炮声,噼噼啪啪响彻云霄,年就此跨过。
初一天不亮,母亲早早把孩子的新衣服放到被窝,自己又去忙了。
新年的饺子,母亲总要包一枚硬币,她说:“谁能吃到有钱的饺子,就是这个家里最有福的人。”每个人都期盼那个包钱的饺子能到自己碗里,来年有个好兆头。
那时家里没有电视,吃完早饭,兜里揣着瓜子、花生和糖就邀上小伙伴们一起去逛街了。街上卖东西的很少,大都是互相欣赏,看谁穿的衣服漂亮。
儿时的年味|心灵深处的记忆最热闹的日子要数正月十五,村里人早早吃完饭,就三五成群去街中心看社火。
街两旁人山人海,走高跷的队伍缓缓前行,有扭秧歌的、有舞龙舞狮的,周围的人们为他们的表演喝彩,还有人维持秩序。
当他们穿过街中心时,人群渐渐散去。
儿时的母亲总是不辞辛劳地做着一切,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可如今已两鬓斑白,没了往日的风采。
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止,减慢父母衰老的脚步。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