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作者本人授权,刊载始发原创一草根学者春田花农先生厚积薄发之强悍力作:博论红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3484/2660559f3558f183.jpg)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之解读
作者:春田花农
这是大家公认的红楼梦里最美的场景之一。
不可不知的红楼梦四个最美场景:宝琴立雪(踏雪寻梅)、湘云醉卧、宝钗扑蝶、黛玉葬花。
这几个场景描写美仑美奂令人心驰神往。却不知里面深藏着血泪,好比风月宝鉴,看似红颜,实是枯骨!
今天研究“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其它几个留待以后再剖析!原文也不长,转载在此便于解读。
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众人笑推他,说道:“快醒醒儿吃饭去,这潮凳上还睡出病来呢。”湘云慢启秋波,见了众人,低头看了一看自己,方知是醉了。
读红楼梦必须解花语,关键在芍药花。传说芍药与牡丹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芍药在上古时比牡丹更早成为名花,有称“百花之中,其名最古”。众所周知,宝钗对应的是牡丹。史湘云自然对应的就是芍药花!
牡丹为花中之王,芍药为花中宰相,又名“花仙”、“花相”。为何不是海棠?海棠称为“国艳”,有《海棠春睡图》的典故,将贵妃杨玉环比作海棠,秦可卿卧室里就挂有《海棠春睡图》,只是一联诗句“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便将此海棠梦击得粉碎!即便秦可卿兼有钗黛之美,尚不能成为真海棠,那么其他花王、花相都要次一等、两等了。强调一下这个很重要,要分清楚!
换句话说,只有真正可比作海棠的人,才能继承管理好贾府。就是王熙凤,仅是一只从末世来的凡鸟,纵使能“蜂采百花成蜜后”,也不能匡扶将顷之贾府!
好,不扯远了,还回到芍药花。说的是“花中宰相”,又叫别离草。据说芍药发芽场面壮观,所以它一方面代表生命的萌发与活力。另一方面又被称为“五月花神”,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
所以用芍药花象征的史湘云,就有如上几个特征,一是身体健康,二是性格活泼。得配卫若兰这个才貌仙郎,可是不久却又因“抵抗官府”被抓走下落不明,湘云落了个流浪行乞。
前面讲过,史湘云是史官群体文化的缩影。所以她的一部份是编著《春秋》的孔子,一部份是著《史记》的司马迁。在有关醉眠芍药裀这一节,应是司马光,他与他的门客编写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的官职是尚书左仆射,唐宋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好,这就跟“花中宰相”的芍药花对上了!孔子、司马迁的官职比他可差远了!
说到宋朝的芍药花和宰相,还有一个故事,转载如下:
北宋庆历年间,殿学士韩琦后园中开了一本芍药,枝分四歧,每歧一花,花瓣殷红中间以金黄。韩学士一人欣赏不够还特邀其他四客来赏花,有心要应这四花奇景。不知真是花开吉瑞还是他慧眼识人,来的人都先后官居宰相~说来当时请客时不少人心存顾虑,以芍药是“殿春”之花而不吉利,所以大多推委,只有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没啥忌讳。临到开席前还缺一人,一个路过的朝官,据说是吕公著一心想看奇花,高高兴兴跑来,主人于是请他入席充数。当当当,哪知这个生性平淡的人日后真能着红腰金……替不肯来的人默哀记。
注意到没?这个故事里,芍药比人就喻示要当宰相,还有一点提到芍药是“殿春”花,喻示着将由盛极而转衰。这里又出现个“香梦沉酣”,可以对比秦可卿卧房里的“嫩寒锁梦”(之前讨论过秦可卿对应的是商鞅),相同的都是因为“酒”,醉酒就容易做糊涂事,不是吗?还有原文里面这句“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看起来很美,寓意也很不好,扇字谐善字音,扇子在地下,而且又被“落花”所埋,其实是很不好的!
现在对比一下司马光的事迹。度娘说司马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他惟独不喜欢佛教、道教,说:“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却不相信。”(湘云总是跟黛玉过不去应该是基于此)
但是不幸的是司马光最终却成了大宋王朝的掘墓人,这既是他个人的性格悲剧,也是大宋王朝的悲剧。
还有“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说的是司马光开启了大宋王朝党争的潘多拉盒子。当时是以他为首的保守派,有很多的追随者。另一派是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改革派。司马光对内严酷的对待改革派。司马光全面废除了王安石变法,使大宋王朝永远失去了变法以图国家富强的机会。
司马光重用奸臣,自他之后朝政大权落到了奸臣手中。司马光口口声声坚持祖宗之法不可改,然而在宋神宗死后他却支持高太后执政,开启了大宋王朝后宫干涉朝政的先河。
大约三十年后,公元1120年北宋爆发了方腊起义,此后起义不断,大宋再也没有复兴之象。七年后,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轻松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大宋王朝百年来的财富、珠宝、字画都能够被掠夺一空,百年的繁荣毁于一旦,北宋灭亡!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
湘云的丈夫卫若兰,就是虚指北宋。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兵抓走,一时倒也未死,而且后来又有南宋偏安,故取名“未落难”!
而北宋亡国的原因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着。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转变。对司马光个人品性,确实没有令人诟病之处,其施政后果却很严重,北宋灭亡,司马光确实难辞其咎!但红楼梦原作者,早就用了这么隐晦的笔法,给予司马光一个“憨”字这样的评判,真的很了不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93484/f8acdf1946801c9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