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理想那些事
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是个人努力奋的目标。理想,它似乎是个空洞的词。
小时候,不知什么是理想。再大一点时,知道理想这个词,但不知道何为理想。再后来,理想只是理想,和现实相距甚远。
孩童时,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管理我们姐妹几个。时常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满山遍野的玩耍,从未想过长大后的样子。读小学后,父亲说,你要好好读书。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也不知道好好读书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收获。只知从书本上能知晓一些新奇的知识,于是乎读着读着就有了更多的为什么。
随着日子慢慢过去,跟随着父母在田间劳作,体验到了干农活的这份艰辛后,才弄明白为什么要好好读书。于是把好好读书当成了自己的理想,这似乎是太空泛的理想。有了理想,仍不明白自己的将来会如何,想要做的具体工作是什么。
现在的孩子,估计没有谁会把好好读书当成是自己的理想。他们若是听到谁还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理想,肯定会笑话他。可能还会说:这人不是傻子,就是疯子。

全民娱乐的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之快,无可估量。半大不小的孩子,从网络、电视得到的信息量,也无可估量。若问他们的理想是啥?想象一下他们会说什么?会有很多答案吗?
曾问过一些十四、五岁的孩子,他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些听了后很茫然,沉思半晌,仍想不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有些干脆就说没有理想。我猜,他们可能从未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也没有给自己的将来定位过。遇到这类问题时,大脑一片空白也再正常不过。
在父母眼中,孩子好好读书就行了,谈什么理想呢!当然,像我小时候那么傻气的把读书当理想的人,在如今可能真的找不到了。孩子们不把读书当理想,其实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俗话说,世上唯有读书高,世上唯有读书苦。不管哪个时代,读书一直是件苦差事。清冷的早晨,最早出现在大街上的,除了清洁工人,就只有上学的孩子们和整天同孩子在一起的老师们。寒风刺骨的冬天里,行走在大街上都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伸手不见五指的清晨。
小学的语文作文题目中有《我的理想》一题。孩子们在写这篇作文时,应该是很认真的去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的,在一段时间内,这个理想也就真正的成为了理想。只是后来为什么理想不见了呢?
人们的思想总是在变化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理想固然也在变化着,会不断的有新的理想来代替。若是这个变化过程没有出现过新的理想,那这理想就会随着时间而去了。有些东西一旦离去,想要再次抓住时已是件不易的事情。
其实,半大的孩子真的很有必要有自己的理想。若是啥想法都没有,那就连奋斗的目标都没有了。和孩子聊天,遇到适宜地聊天话题时,会和孩子谈及理想这个话题。会问问他将来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将来会怎样的期望。孩子的想法可能幼稚,但至少有一个想法,至少可以为这个想法去努力。

读书时,想着以后要当一个园艺设计师,曾为这个理想努力奋斗过,最后没能实现这个理想。园艺师当不成了,喜欢上了花草,如今,家里的阳台上种满了花花草草。看着这些花草,想着离曾经的理想似乎也近了一步。
大学时,因为手和脚每年都会长冻疮,所以想着毕业后把工作找在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或是冬天暖和点的地方。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毕业后来到这个比家乡还冷的小城工作。一晃十几年过去,在这个每年冬天都下雪的地方,只是初来的几年长过冻疮。很神奇!
看着阳台上那些冻坏的花草,心中不免期许着:能有一个恒温的花房就好了,这样还可以种更多的花。花房里,还可以放上茶几,约上三五好友,喝着茶,赏着花,闲话着家常,岂不美哉!
看,我像是又有新的理想了。还想着有更多空闲的时间,写些我想写的文字,看一些想要看的书。
哦!有理想,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