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转发了一篇文章《对不起,这是我第500次想屏蔽你》,用漫画的形式重温了“不要打扰别人幸福”的故事。
转发的朋友分两种,一种认为自己口无遮拦,可能伤害了别人,转发以提醒自己;一种是被别人伤害过,愈合后伤口还痒痒,总想转发一下痛快痛快。
01
在漫画中,一个学生费了好大力气,终于考上了大学,父母欣喜若狂,要带孩子去庆祝,结果被人一句不屑的话把自信击穿。“呦,那大学可不咋地,这种大学出来都找不到工作的”!
我刚考上大学的时候也有亲戚说过类似的话,“除了北大清华都是假学校,出来也没有工作,去北京那么远读书有什么用?”我爸妈回应说考上就得念,那也不能不去啊!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家孩子上了个假学校,让骗子骗了学费书没读成回家了。
我到北京读书之后,一次义务献血,护士看着我的学生证,“你们学校还有专科呢?读个专科跑北京来干嘛?”别人扎针在胳膊上,她直接扎在心上。现在想想,与她素昧平生,她这句话只是随口说说而已,真的放在心上,实在不值得。
但事实没有那么简单,在听这两段话的时候,年少的我受伤指数曾经飙升到100点,经常愤愤不平。明明过了本科线上专科就是不公正,觉得自己读了个假大学。不退学回去重考对不起自己,回去重考复读对不起爸妈,总之那种伤痛时时困扰着我。
02
2002年春天,我在工人日报实习,顺便参加了工人日报的招聘考试,分数低到不可理喻。部门主管领导帮忙去查问,原来是按照草稿纸给我打的分。我本来想争取下改分,后来领导说,不要做无谓的努力,你考第一也不会被录取,专科学历根本不要,本科是最低门槛。
当时报社领导还专门找我谈了话,告诉我如果想当一个合格的记者应该读什么书,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作品要多读,平时更要多练笔,学历还要提高。报社领导的谈话给我的未来指明了一条路,也让脑袋打了死结,一下子觉得自己所有的坎坷都是专科惹得祸。
2002年我即将专科毕业,按照学校规定,将有3%左右的学生可以专升本,就是专科毕业参加一次全校考试,排名靠前的直接插到下届的本科班就读,不发专科毕业证,直接算本科毕业生。
专升本考试看似很难,其实很多同学根本看不上。班级里的同学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城市农村的学生都有,有时候班级连贫困奖金都发不出去,因为都是市里的,家庭富裕,于是贫困补助都轮流发给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
专升本考试在很多同学眼里,和这个贫困补助差不多,参加不参加不影响生活。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不少同学已经出了国,还有打算毕业就出国的,这些人早就没想过报名;还有一部分北京生源,专科毕业考北京市公务员或者直接应聘就能进很好的单位,一些外企对北京生源也不限制学历,早早落实好工作的他们也不想考试;一部分学习不太好,三年内挂过科的同学直接淘汰出局。
掐着手指头算,成绩靠前,有信心想考的学生其实不多。三年的总成绩单在那排着,还有诸多工作生活压力,挑战这独木桥干什么呢?尽管如此,专升本考试在专科班还是比较受关注,名额少,考试难,谁都想看看到底花落谁家。
03
《知否》电视剧里,明兰奶奶曾经告诉她,不要逼人进穷巷,破釜沉舟的人最可怕。而对于专升本考试,我当年确实有考不上不罢休的决心,总觉得考不上本科,这辈子就完了。
当时无论下班多晚,我必须到自习室上自习到灭灯。学习成了一种无法抵挡的动力,比高考时候还努力。准备一场没有分数线的考试,代表着无数的未知。
同系上一届考上本科的同学,伸出一只手就数的过来。都是当年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学生会干部,计算机、英语或专业课都十分厉害的学生。看到他们如此优秀,我根本不好意思去直接请教。
比考试更甚的,是流言。有的人说名额早已内定,考试就是个幌子,有同学则说就没有人能考高分,高分的都是老师给提的。倾尽力气成为一个幌子是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但是就此放弃那就真的成了幌子。是流言还是幌子,只有进了考场才知道。
在复习阶段,我和同学曾跑去问一些老师专升本有考试大纲吗?老师说没有,大概也就是本科生平时考试水平,难了你们也不会答。这个考试本来也不是本科老师的主要任务,没有人太明白咋回事。
如果是本科水平,那就跟本科的同学请教吧。全学校同年级就我们2个专科班,其他都是本科。于是我发动整个记者团的同学给我搜集本科的期中、期末考试题和复习资料,数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课的都要。
计算机系的宇新学妹把一本绿色的同济大学出版的高数习题集放在我面前,告诉我,他们班这门课挂了七八个人,我突然觉得,本科真是太难搞定。
我们专科班只学过粗浅的微分,积分根本没有学。我照葫芦画瓢,把一堆字母从根号里面弄出来,再倒回去。过了两个月,竟然一些积分题也会做了。
计算机涉及的课程比较多,复习期间记者团的兄弟高垒反复给我讲解各种程序。有时候复习压力大,实在受不了,我就去网吧玩。在网上跟人聊天发泄压力,寻找瞬间生活的美好。
在网吧玩不了几个小时,兄弟垒就会出现在门口喊我,把我拉回学校继续学习。他劝我说,哪怕阅读专业课上的无聊文字,抄写英语单词,也要继续学习,总之不能放弃。
比我更加关注专升本考试的,是父母。妈妈总觉得让我去读专科是她的错,应该复读考个更好的学校,可她还担心我身体顶不住,总之选择哪条路她都担心,天天问我哪天考试。
等专升本考试就像等楼顶上扔的靴子,同一年级的同学时常交流复习的心得,一起交流不会的题咋做。我们那层的宿舍楼,经常深夜还开着灯。有的同学除了考本校的,还报名考成人专升本,给自己多留一条选择的路,大多数同学落实了工作,不再复习专升本的内容,而是轻松的准备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
04
等到考试那天,考场上一共才6个人,监考老师都笑了。自己找地方坐吧,6个人也不用贴什么桌位号。
试卷拿到手,我也差点笑了,计算机试卷里居然还有两道完全一样的题,分布在不同的部分,可见老师出题的敷衍;英语干脆就是一套四级模拟试题;专业课是开卷考,拿着书自己找重点抄写;数学考的都是微积分,小题不会填,大题看着眼熟,起码字母排列的队形和复习的差不多,我稀里糊涂把结果数都算出来了。
考完第一天十分崩溃,想放弃第二天考试了,在自习室里如坐针毡。兄弟百般相劝,没准他们还没你答的好呢,你不能放弃啊。你觉得数学能考多少?我觉得要考80分的话,就能考上。
结果第二天,这句戏言被传言坐实了,同学都问,你数学能考80分,是真的吗?我哪里知道啊,我只不过是把80分的题做出了数,有20分的题肯定是不会的。
都到考试最后一刻了,说啥都没用了。大家乐呵乐呵,把卷子答完,准备吃散伙饭才是真的。
05
专升本考试后,学校记者团组织集体活动,去郊区玩耍。虽然我已经退出了主席团,依然被老师同学邀请一起去玩。刚到山脚下,我就感觉发烧,到小卖部买了几片退烧药吃上,和张婉宁坐缆车上去了山顶。在山顶上,吹着风,拍着照,许久没有这么放松过啦!
下山的时候没坐缆车,一路走,一路感觉跌跌撞撞,等到车上的时候,我觉得脑袋头抬不起来了。“兄弟,借我肩膀靠靠!”我和李灿坐一排座位,“大哥,你不怕咯死就躺这吧!”我把脑袋歪过来,瘦瘦的骨头太硬了,还不如靠椅舒服。这个操场上捡来的兄弟,啥时候能长点肉啊!
一路颠簸回学校,要多难受有多难受,我还作死的去澡堂洗了个澡。第二天早晨醒来,眼前发黑,浑身瘫软。同宿舍的人还都熟睡中,我缓了很久才爬下楼,去医务室找大夫。
一量体温,39度多,直接被医生留下输液。输完液给老猫发短信,让她来医务室接我,一起吃午饭。我以为我能健步如飞到食堂,发现这太难了,脚像灌了铅,被老猫拉到食堂也不知道该吃啥。看着眼前的饭跟毒药差不多,张不开嘴,睁不开眼。
那是在大学读书时病得最重的一次,发烧了半个月,之后还咳嗽。大夫怕我是肺炎,开了条让我去合作医院拍胸片,结果显示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普通的发烧。上次这样发烧还是高中,估计就是考试吓的,这是自己得出的结论。
因为专升本成绩没出来,我也没怎么出去找工作。
生病好了之后,被院报编辑部老师叫到办公室,让我参与《十年成长》书稿的校对工作,稿子基本挑选完毕,在机房录入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去看着录入员工作。从标题到内容,都要细致把关。
《十年成长》是为了纪念院报创刊十周年而编辑的内部书籍,收录的是学生记者撰写的有特点的文章,历时十年,生动反映了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习生活的各个侧面。
我有四篇文章被收录进去,分别是《三与四——大专生寄语》《又到母亲节》《湮没了的康乃馨》《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在改变——供需见面会现场观察》,最后这篇是和陈子龙、邢检敏合写的。
一直等到《十年成长》印刷完毕,放在案头,专升本的成绩才公布。有四名同学可以插入本科班学习,我那句戏言80分是真的,不是玩笑。我是最后一个知道成绩的,也不是玩笑。
学校还专门委派一个副院长在会议室召开成绩发布会,给我们出示教育部的审批文件。副院长亲自解释为什么成绩出来的晚,因为要给做汇报材料,跑审批流程。在批卷过程中出题的老师不能批卷,每个老师出一部分题,最终大家见到的试题是8位老师出的题,教务处印在一起的,突出的是考试的公平。
最后还叮嘱我们,知道自己成绩就得了,由于名额太少,竞争激烈,低调点比较好。
06
如何低调得了,拼了半条老命才考上的。一时间,兴奋不已,仿佛美上了天。但是风凉话从来没停止过,升本有啥用?大学读五年,毕业找单位还会让你解释原因的,不知道的以为你留级了呢?
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我们拼死拼活抓住的以为是黄金的救命稻草,在别人眼里真的只是稻草。可稻草也有生命,不能看到别人的金条自己就自杀。
这类扫兴的话我没有转告给我妈,只是告诉她考第一名,顺利升本。她才告诉我,考试前让我爸爸去给我爷爷烧纸上了坟,还请阴阳先生测算,说我考试日子是黄道吉日。我告诉她,其实学校定的考试时间改过一次,也不知道哪天是黄道吉日。
泼冷水这事,我也会的!我妈不再有遗憾,我也就放心啦!
毕业意味着离别,同班同学吃了一顿悲伤的散伙饭,外地的好多同学回了故乡,还有毕业就要出国的,再相聚不知道何时何地。
如今20年过去了,当年的同班同学在工人日报其他部门留下,工作一直很好,还娶了他当年在学校大会上表白的女神;回到外地的同学因为在北京读过书,都得到重用,甚至没到单位报到,已经有了他的传说;一起参加专升本考试的6个人,4个升本,2个读了社会的在职本科;出国的同学有的生了三个孩子,有的晒出娃学习的动态,还有的出国又回来,不知去了哪个城市。
那个让人无比紧张的专升本考试,已经随着学校不再招专科生而彻底消失。就连我的母校,也因为合并而升级。我后来对人说,自己读没了一个专业,读没了一个学校。
当年认为天大的事,也许只是别人不屑的一眼。
尊重自己的平凡,尊敬平凡的他人。时间会告诉我们,道路千万条,只要努力,都有美好的生活等着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