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孔子除了公务(做官和教育学生)外,除了在家闲居外,也会外出参加一些活动。这一章,讲的就是孔子的钓和猎。猎倒是和六艺中的“射”能搭上点关系,那钓,纯是业务休闲活动了,弟子能记下这些,,说明这是孔子主业是教育,并不以钓为生。那么孔子是如何钓和猎的呢?
我们要弄懂这里面的几个词的意思,然后这句话就明白了。纲,是指大绳索,上面用生丝系有很多钓钩,横于流水中,可以一举获多鱼,或说纲指鱼网上的绳索,代指鱼网,将鱼一网打尽;弋,是指用生丝系于箭上,如射中,鸟未即死,可拉丝将箭及鸟一并拉回,宿,指归宿巢中的鸟,巢中可能有幼鸟,射宿,则可能将大鸟及巢中幼鸟一窝端了。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钓鱼,是用鱼钓,而并不用带多钩的纲(或说鱼网)来捕鱼;孔子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但并不射归宿于巢的鸟。
对孔子此举,后人有多种理解。一是说明孔子有仁人之心。所谓“仁民而爱物”,对人“仁”,则必然对其它有生命的生物一并仁爱,孔子此举,正说明他有仁人之心。二是孔子守“礼”,或说孔子遵守当时的社会公德规范。因为在孔子时代,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界的生物,亦有很多此种类似说法,如“不射宿,不涸泽”等,而孔子此举,正说明其有爱物,取之有节的美好社会公德,如果以上所说的是一种对自然的“礼”,那么,孔子是在遵礼而行。最后一种,则说此乃孔子“游于艺”之表现耳,前面说过,孔子并不以此为生,所以,其并不在鱼和鸟之多获,而在娱心解劳,看重的是钓和射的乐,即孔子此举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重在过程,不在结果。
对此,各位怎么看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现在,我们引用此话,更多是在表现保护生态环境上。前面说过,古人,对自然,也意识到重要性,也有种种保护自然的举动,如“斧斤以时入山林”之类。恩格斯也曾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说明,我们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既是为了我们自己能够生活得更加健康长寿,幸福美好,也更是给后代子孙留一下了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人不是更应该自觉爱护环境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