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漫长等待

作者: 祖盛时间 | 来源:发表于2017-03-04 23:14 被阅读335次

    公元200年,一场简陋而庄重的冠礼仪式过后,诸葛亮正式步入了成年人之列,从此他必须承担起全部的责任和义务了。这时的诸葛亮在南阳卧龙岗隐居,尚未出仕做官,生活主要依靠亲友接济,以及自己搞一点生态农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志存高远的读书人,诸葛亮不可能无视东汉末年的大乱局。无论是为苍生百姓,还是为自己,他都应该出山。但诸葛亮冷静地克制了自己立即出仕的冲动,拒绝了和他关系非同一般的刘表的邀约。他在等待,等待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

    诸葛亮不愿意做一名普通的谋士或战将,那样即便封侯拜相也不过是受雇于人。他当然也不可能自主起兵加入争夺战中,这时全国已出现了无数团队,他再组队的后发劣势太大,成功机率微乎其微。他最想要的是找到一个现成的优秀团队,并在里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谈何容易,那时候没有人才市场,没有招聘网站,也没有微博微信。诸葛亮再优秀,没有人知道他也是白搭。于是诸葛亮就和庞德公、司马徽、徐庶、庞统等一帮朋友互相炒作推荐,分头在自己人肉朋友圈里推荐对方。为了更有利于传播,庞德公给诸葛亮注册了一个商标:卧龙。

    但是,光炒作是不够的。诸葛亮还准备好了一份见面礼:根据天下最新时局制定出来的大战略。拿出这个,他就能在选中的公司那获得足够高的地位,从而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然后,他就稳坐卧龙岗,静等老板来。

    这一等就是七年。七年,诸葛亮的胡子渣硬了很多。七年,足够让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磨平自己的锐气。七年,足够让理想掉落在地面。七年,诸葛亮早该迫不及待地冲进猎鹿场。

    可诸葛亮顽固地坚持了下来,端坐不动,并且拒绝了很多offer。很难说他这样做到底对不对,也许他永远都不能遇到合适的老板,然后被历史长河彻底淹没,不留下一点痕迹。但是,诸葛亮决心要找到自己的意中人,要么他宁愿不干。他其实是个偏执狂。

    七年里,诸葛亮不停地在做一件事情:更新他的大战略PPT内容。每一年的局势都在变,时过境迁,他也必须为未来的老板提供与时俱进的大战略。大战略就像五星级酒店的大餐,做得再好,如果不新鲜了,也不会受欢迎。

    我们无法得知诸葛亮在这七年间删除了多少张PPT,但在那个著名的《隆中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诸葛亮对于时局的把握极其精准,并且非常贴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诸葛亮在等待好老板出现过程中,一直在做两件事:一是搜集最新最全面的军事政治情报;二是分析加工自己所获取的情报。然后,他再根据这两点调整自己制定的大战略。

    换言之,诸葛亮在待业过程中,一直是处于学习状态,他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我成长。这样,等到机会真正来临时,他能够一把抓住。

    人就像一台软件+硬件的电脑,硬件(脑组织、身体器官等等)无法更新升级,软件(知识、观念、认知水平)却有无穷的上升空间。你对一台高负荷运转的电脑进行软件升级非常困难,很可能导致电脑死机,你要等它闲下来时该更新更新该换代换代。人更是如此,当你还没有获得大机会时,正是对自己进行升级换代的绝佳时机,因为你这时还不需要对工作全情投入。

    《祖盛啃三国》系列第76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的漫长等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ij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