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曹操

作者: 眠雲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22:28 被阅读13次
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古谚。

可我一直以为这是真理。除了自身诸多经验外,似乎还可以列举一些老话加以证明。

如本地谚语:长安地方邪,光说不能噘(骂的意思)。我的理解是骂人是一种激烈的情绪,引起的感应会更强烈些。或者是当你感知到某人在附近时,心理便会有扰乱感,因此往往说出针对某人的不好的话来。是先感知,后反应。即,因为曹操到,所以才说曹操,虽然说的时候眼睛并未看到。

预感。预先感知,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当大点儿事情发生时,往往会自身情绪身体感到异样。其实,也许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在没有合理权威解释的情况下,不愿明说而已。之所以想起这个话题。因为遇到了并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梦也是这样,因此有解梦一说。当然大部分人的梦都是一种模糊的象征,是一种扰动而非镜像。但感知强烈的,往往会在几天或在几年后,真实的碰到原原本本的曾经梦到的情况,人和事,景色。只是大部分人没有记梦的习惯,只是觉得眼前景致人物似曾相识,却想不起来是怎么一回事,正如李商隐诗中所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上学时做梦,觉得印象深刻的,就顺手记下,有两个梦是在后来,真的重现了,翻阅记梦本,某年某月记梦:和某某某某在某处干某事,说某话,震撼,由是更加相信。《红楼梦》中人,贾宝玉碰到林黛玉时,就觉得面熟,书中说是木石前缘,并编了一小段神话来说明。其实也许就是一次感知,一段未记之梦。

事实上,人作为一种生物,肯定会有一种场,或强或弱,如果仅靠眼睛和耳朵等外在的器官去感知的话,那么即使没有发明车子,人们之间大概也会因迷糊疏忽等等互相撞死好多。之所以未出现这种惨烈状况,因为在感官感知之前,人的场先已互相碰撞,从而肌体有了提前的准备,因此,数十亿人民熙熙攘攘,却相安无事。有点像武侠上说的护身罡气吧?西方讲的第六感大概也类乎此。好像有一种全息理论也差不多。

胡想乱说了些,顺便记下来,不然过后自己也会惘然的。

希望大家有什么事例可以佐证以上观点,请留言,谢谢。

又想起来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梦中得到心理暗示,于是努力追求,并实现了梦想(不是理想,而是真的梦想)。这例子在现实及古今中外小说中可是太多了,尤其是才子佳人一类。也应该算一种对未来的感知吧。有人说是时空的偶尔错落,透过了一点光。

还有一种是:比如想起给谁打电话,正拨着号码,那个电话就打过来了。极端情况就是再怎么拨就是占线。原来双方同时给对方的拨打,因此双方同时占线。今天下午就遇到过。

相关文章

  • 说曹操,曹操到

    曹操的《短歌行》,洋洋洒洒百十字。诵读此诗,眼前仿佛出现曹操“对酒当歌”的画面。作为一代枭雄,从曹操的诗歌总体来看...

  • 说曹操,曹操到

    午饭前,小编们一边在院子里边里面晒太阳,一边等着食堂开饭。 高丽楠吐槽有关男人的话题:“能在楼下默默等着你...

  • 说曹操

    Andy的烦恼 有两天没有更新了,对于曾经说要每日更新的承诺,我在此道歉。 不是我不想坚持,实在是因为时间与精力都...

  • 说曹操

    说曹操,是因为我喜欢曹操。 说实话,对于《三国演义》的扬刘贬曹和国人的亲刘恶曹,我很是不屑。人们厌恶曹操的原因,至...

  • 说曹操

    说曹操的这点兴致,也是昨夜再看新版《三国》而萌发的。新版《三国》中,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在我看来,总觉得他至少有些许的...

  • 说曹操

    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不乏少数,政治人才也是济济一堂。然而兼有二者姿态的大业成就者却少之又少,曹公孟德便是其中之首...

  • 说曹操

    曹操,顾名思义,是个人名,姓曹名操嘛。可是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可不好,常常被说成一个汉贼的形象(当然,说的也没错...

  • 说曹操

    说曹操,曹操到。是一句古谚。 可我一直以为这是真理。除了自身诸多经验外,似乎还可以列举一些老话加以证明。 如本地谚...

  • 说曹操

    我喜欢看《三国演义》,但是我觉得最应该为曹操打抱不平,因为作者罗贯中身处元末明初,自己只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

  • 说曹操

    高一(10)班 杨纪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可以称得上题记描绘的人物,非曹操莫属。曹操,字孟德,齐枭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曹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cw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