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3 八十五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语音整理
我们今天来继续共同学习《论语·里仁篇》的第十九章。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一章虽然看起来很简单,理解上难度也不大,但是,由于孔子生活的那个时代,离我们现在过于遥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理解上也出现了一些差异。我们同样不争论对错,大家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合理的来理解就可以了。
这一章时常被人们引用,但是引用的不全。最常引用的就是“父母在,不远游”这一部分。也就是有人为了表明自己的孝心就常常说,父母健在就不能到四方游学,或者是游宦。
游学就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去外地求学;游宦呢,则是指学成以后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到他乡去做官,去求职。这样理解呢,也可以,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实际上是一个悖论。
为什么说是个悖论呢?因为讲这话的孔子终其一生,除了幼年和晚年是在鲁国以外,其它大部分时间都在周游列国,远离父母,远离家乡。那有的老师可能会讲,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他的父母恐怕都已经不在了,有这种可能。但是陪同孔子周游列国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他们肯定也会离开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的家乡,所以单纯这样来理解,实际上是不正确。
所以紧跟其后,这一章还有四个字,“游必有方”。因为中国从传统上来讲是一个农业国,土地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离开故土,它本身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万不得已一定要离开父母,离开家乡的话,就“有必有方”。
那问题的关键来了,就是这个“方”什么意思?我们今天说“方”,方向或者说是方位,这样来理解也可以。就是说你万不得已要离开父母,要外出远游,去游学或者是去游宦,都要有一定的方向、方位。之所以这样呢,就是让父母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减少他对你的担心。
当然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就基本上不存在了,因为通讯越来越发达,打个电话很容易,尤其是有了手机以后,你可以发个定位,还可以视频聊天,那这一点和孔子生活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
那这样一来,我们把这个“方”理解成方向或者是方位,当然也可以,能够自圆其说。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一章在讲什么?他是在讲孝道的。你离开父母以后,让你的父母知道你的位置,知道你的方向,就算孝道了吗?很明显,还不能说你这就是孝顺。因为你既然能够出去游学或者是出去游宦,那你这个年龄应该比较大了,父母应该已经进入了年迈的时期,那这时候这个“方”仅仅理解成方向、方位,就出现了偏差。因为年迈的父母只是知道你去哪儿,或者是只是知道你在哪儿,对他本身来说意义并不大。所以我们来看一看古代汉语在“方”的义项里,有一条“法度、准则”的意思。
那这样我们来看这一章的意思,说的就比较明确了,父母健在,作为儿女的一般不外出,方便于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万不得已要外出呢,要有法度,要有准则,也就是说,你离开以后要为父母的生活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备。这个准备当然也包括让父母知道你的方向,知道你的方位,同时还要给他们的生活起居以足够的保证。比如,可以安排专门的人员来照顾他们的生活,如果有兄弟姐妹的话,可以让他们来协助,来帮忙,共同完成照顾父母生活起居的这个任务。这样一来呢,你外出求学,或者说外出求职都会更安心更妥当一些。
当然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都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今天,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好多外出工作求职的,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外出以后,离开家乡,离开父母,怎么来照顾父母的生活?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哪一个人能够解决的。
由此可见,孔子他在《论语》里的论述,是有先见之明的。早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的原则,“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张居正直解
方,是方向。孔子说:“父母爱子无所不至,为人子者,必能体父母之心而后可也。若是有父母在堂,不可出外远游。盖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若出外则定省旷而音问疏,不但己之思亲,亦恐亲之念己不忘也,所以不可远游。若或不得已而出游,亦必告父母以一定的方向,如往东则不更从西行,往南则不更从北行,使父母知我定在某处,可以无忧。若有呼唤,便可应期即至而无失也。”夫人子事亲,一出游而不敢轻易如此。又岂可纵肆逸乐,不惜其身,以贻父母之忧乎!所以古之孝子,不登高,不临深,出必告,反必面,无非欲安父母之心而已,为人子者不可不知。
钱穆讲解
远游,指游学、游宦。远方从师,或向远方谋职,皆须长时间从事。
顾念父母之孝养,故不汲汲也。方,位所义。方位定,才知方向。如已告往甲地,不更他适。上句已言不远游,下句亦指远游可知。有须远游,则必有一定的地方。而近游之须有方位,亦可推知。既有方位,父母有事,召之必知处。此章亦言孝道。古时交通不便,音讯难达。若父母急切有故,召之不得,将遗父母终天之恨。孝子顾虑及此,故不远游。今虽天涯若比邻,然远游者亦必音讯常通,使家人思念常知其处。则古今人情,亦不相远。读者于此等处,当体谅古人之心情,并比较今昔社会之不同。不当居今笑古,徒自陷于轻薄。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45/37bd01da80a5da3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11145/f14423662a8eee4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