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师看了一眼儿子摆的沙盘,说他比较传统、本分,他选的都比较传统、朴素,没有特别突出的华丽的东西。
那一瞬间,我突然在想,他这样的性格,一定有我们父母的影子,从小我们物质贫乏,到现在也不是太富裕,这无疑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影响的。
至今为止,他的格局可能不一定大,看的想的东西比较狭窄,作为父母来讲对孩子有些愧疚。
可是再想想,我到底要把他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
这几天儿子又不开心,昨天他对我说:“我现在不想跟你沟通,我有什么事跟老爸说!”
“你对我的伤害,不是现在一句道歉就以抵销的,就像桌子上钉进去一个钉子,拔出来就好了吗?”
我一时语塞,我想,对于儿子,这十几年来,我的付出不可谓少,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我也犯过不少错,对他的伤害也一定有,可是,现在,之前的一切,不管对错,都一笔勾销了吗?
曾经在对孩子困惑时,问过老师,老师问了我两个问题,当时不太能接受,可是后来,我一直在想:
第一,我能代替他的生活吗?
不能,他必须自己去体验去生活。
即使看着他走弯路,走你不想他走的路,毕竟我们中国式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过得比自己好,当看到孩子走了所谓的“弯路”,能够预想他可能过得还不如自己好时,那么我们作为父母是一定不能接受的。
可是事实说明,我们不能代替孩子生活,看着孩子走去撞南墙,大人在旁边无奈心焦,却怎么都拉不回,能做的只能祈祷他,不要撞的太严重,只是“皮外伤”,而不是“伤筋动骨”。
那天早上我跟儿子也说过类似的话,因为他在上海艺术宫,他又丢了一顶头天新买的帽子。其实我知道他也很懊恼、后悔,可我还是没忍住,唠叨指责了他一顿。
他没说话,我静下心来想,自己做的并不对,一味发泄自己的情绪。
然后我就对他说了这些话,我说我希望在将来有一天,我看着他撞南墙,却无能为力,希望他不会伤得太重,只是无关紧要的“皮外伤”而已。
我们要做好“切割”,不能把自己的一切精力、时间、思想百分百都给孩子,要留点给自己,给爱人。
第二,假如他是你邻居朋友的孩子,你会这样焦虑?
答案当然是“不”,别人家的孩子,关我什么事?
可是孩子也并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借着你的身体来到这个世界。
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这些道理都懂,可是真要接受,却不容易。
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是什么?
我们希望孩子的一生能够过得健康快乐幸福。可是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幸福?
我们希望孩子能成功。可是到底我们定义的成功是什么?小时候,是成绩、名校?工作后是名利?健康?快乐?家庭充满爱?
父母为了这些所谓“成功”而付出的精力、心血、焦虑,孩子又能接受多少,又有多少是他们欣然接受的?
第三,他对将来有没有目标?
不是近期目标,要考上什么高中,要考上什么大学?
而是将来职业规划是什么,我最喜欢什么,我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是能接受的,是感觉过得舒适的、充实的,幸福的?
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他们是不是认同?
当欲望与现实不能很好匹配,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现实,过好自己的生活。
跟朋友聊天,她也一样很焦虑他儿子的现状,我理解她的焦虑。
我问她上面这三个问题,她最后没有回答,也许她跟我一样不能接受。
网友评论